由四川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四川友好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辦的2014年西部國際藝術品、禮品、收藏品展覽會(簡稱“三品會”),正在四川科技館舉行。上萬件具有代表性的“三品”集體亮相,為成都市民帶來一場文化藝術觀賞盛宴。昨日記者在展會上看到,一塊價值一千多萬元的《百牛圖》苴卻硯,成為現場*大的明星,引來眾多觀眾合影留念。
名家耗時1年雕刻《百牛圖》.
筆墨紙硯歷來是中國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深受文人墨客珍愛。苴卻硯是中國名硯之一,以其豐富的膘、眼、線、紋等眾多石色著稱,被譽為“中國彩硯”。昨日記者在“三品會”上領略了苴卻硯的魅力。在苴卻硯展區,眾多觀眾駐足在一塊硯臺前品頭論足。記者走近一看,才發現一塊長1米、寬0.6米的深黑色硯臺上,居然雕刻出好多栩栩如生的水牛,它們或低頭飲水,或昂頭向上,硯臺正中則是紅色火捺,猶如一潭暗紅色的湖水。更絕的是,在石材綠色處,還獨具匠心地設計出了一個牧童。整個硯臺透出濃濃的趣味與雅致。“這個硯臺名叫《百牛圖》,價值一千多萬。之所以貴,一來是因為原料難得,二來因為雕工精湛,上面足足雕刻了一百頭牛。”現場展臺負責人周善智告訴記者,這硯臺雕工出自名家之手,雕刻名家耗時1年才完成。
苴卻硯產業發展受滯與產地僻遠,交通不便,流通滯礙有關,以至沒有名人珍藏,也缺乏士儒皆用的社會環境氛圍;導致苴卻硯雖得天時,卻失地利之便。故只落得縱天生麗質但無緣識君的遭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