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品牌,我們一直在強調品牌定位營銷策略,成功的品牌能準確地選擇自己的品類,并努力成為品類領導者。前幾日《環球時報》一篇深度報道更是印證了我們堅持品牌定位營銷策略的決心。
在“德國制造”成功的要素中,企業積極投入研發是一大關鍵。以德國的拳頭產品汽車為例,汽車研發開支占德國企業研發經費的37%。“在歐債危機期間,歐洲各國企業紛紛降低研發經費,而德國幾乎所有行業都在增加這方面的支出。”德國科學基金聯合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3年德國企業研發經費比上一年增加5%,達到540億歐元,創下新紀錄。
可見我們做企業不能空喊品牌定位營銷策略的口號,“概念”是品牌創牌的關鍵,但新品牌推廣方案并不是品牌建設的全部。當我們準確地選擇或開創一個品類之后,緊隨其后的就是加強產品品質提升與產品特色研發,以確保自身品牌的技術實力能在行業內占據領導地位,才能保證穩定的品牌價值與市場份額。相反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品牌若是打出概念之后,不思進取、坐吃山空,很快就會被同行仿效并超越,之前的努力就真成了給他人做嫁衣。
“德國制造”的名聲不僅歸功于大眾、西門子等國際領先的大型企業,占德國企業的99%的4萬多家中小企業解決了德國70%的就業人口和40%的GDP。這其中的1300多個品牌成為各自領域內的全球冠軍,是小池塘里的超級大魚。像“螺絲大王”伍爾特,是一家以螺絲和螺帽為核心產品的企業。盡管只專注一個類別,卻有10萬種產品,在全球80個國家擁有超過400多家公司。
由于產品特點和品牌推廣方式的不同,我們了解最多的是終端消費品牌和奢侈品品牌,但是立志將品牌做大做強的企業家千萬不要被表象嚇到,在我們不熟悉的專業領域和工業級產品領域,有數以萬計的專業品牌,在各自的行業內書寫著自己的傳奇。只要我們扎實用好品牌定位營銷策略,找準自己的位置,成為業界“隱形冠軍”絕不是夢。
的確,在談論品牌定位營銷策略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品牌所承載的民族特性。德國民族的嚴謹作風和德國制造的精益求精已經深入消費者思維。作為中國民族企業,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單從品質角度來講,類似中國高鐵的民族制造品牌已經威脅并趕超德國。此外,我們在傳統工藝、飲食文化、航天科技等等眾多領域有著自身獨特的民族優勢,需要企業運用科學的品牌定位營銷策略加以發揮,提升民族品牌影響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