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一件古陶瓷要做四個方面
1、看造型:不同時代物中有不同的審美標準中、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陶瓷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鑒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首先要對歷代器物造型有一個基本概念,掌握器形發展的趨勢,春秋戰國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銅器,古樸剛勁;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發展;唐代瓷器則渾圓飽滿,顯出雍容華貴的氣質;宋代器物修長輕盈,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風格,器物高大,顯得厚重粗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點,器物造型秀麗古拙,給人以清新優美之感;清代則器形繁多,制作精巧。了解了歷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進而還需掌握觀察造型的方法,對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細觀察,總結規律。因此,只要我們頭物中腦里有了準確對那些偽品就能看出差別之處,這就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準確的分寸,不會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產物品。
.
.
.
2、看胎釉: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各不相同,成為鑒定陶瓷的重要依據之一。 鑒別胎質主要是觀察底足,無論任何時代器物,在底足邊緣或口邊露胎和器身縮釉處,大多可以看出胎質特色。觀察釉質則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澤以及氣泡疏密等幾方面特證。
3、看工藝:器物成型工藝不同,裝燒方法不同,燒成物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為鑒定陶瓷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宋代定窯瓷器采用覆燒工藝,燒成的器物口沿無釉,俗稱“芒口”;而宋代汝窯瓷器采用支釘支燒工藝,燒成的器物通體滿釉,器底只留下極小的芝麻狀支釘痕跡。
.
.
4、看紋飾:陶瓷上的紋飾,無論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都強烈地反映著當時人們的審美觀,每一時代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點。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布局繁密,層次較多,少則二、三層,多則七、八層;而到了明代永樂時期,則趨于疏朗。再如,中國瓷器上裝飾常用的龍紋,各個時代各有變化,不盡相同。
.
凡有意向者,請將藏品圖片發送到電子郵箱,必須注明您的姓名、電話,所在區域,我們將在24h內審核后給您答復!
聯 系 人:劉總監
公司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183號大都會廣場三樓全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