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世界古陶瓷交易市場這幺大,為什么有名的檢測機構只有這兩家?
這除了檢測專家的技術和經驗等問題外,公司的公信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因素。因為高品位的古陶瓷是幾百萬過千萬元的商品,稍有差錯就將損失慘重。這兩家公司的項目主持都有一個共同點,本人都是科學家而沒有任何商業背景。牛津鑒證公司的史東翰博士,原在牛津大學實驗室工作了三十年,五年前才開設獨立于大學之外的認證公司。羅蔭權博士是激光物理學家,本職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科古物鑒證公司從香港中文大學二年前獨立之后,他是不領薪的負責人。他們以一種嚴肅的學術態度來進行鑒定工作,嚴格地按實驗結果來作出判斷,由此作出的結論自然是令人信服的。這兩個機構也從它們長期的鑒定服務中,確立了自己的權威性和聲譽。
2、對這兩家鑒證機構國際上又是怎樣比較的呢?
古陶瓷的熱釋光鑒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首先由牛津大學等考古實驗室發展起來,他們進行商業性鑒定服務也比較早。由于地處在歐洲,他們鑒定的不光是中國古陶瓷,還有大量的希臘和中東的古陶器。香港中文大學熱釋光實驗室成立于一九八六年,隨著近三十多年亞洲經濟起飛帶動的“收藏熱”應運而生,是后起之秀。它的客源主要是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臺灣、香港等亞洲國家和地區。近兩年大陸鑒定的數量不斷增加,己超過日本和臺灣。從測量設備上比較,大家都差不多,香港的甚至更新一些。從技術上看也差不多,具體到古陶瓷的檢測上,香港可能會更好一些。3、有把仿品進行放射性照射的辦法或者是加進特殊元素來通過熱釋光檢測的嗎?
長期而又微弱的外來輻射與極短時間的強輻射,對陶瓷器物的物質微結構影響是不同的,因此經過輻射處理的仿品和真品的熱釋光實驗曲線性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為這問題涉及到一些現代物理概念,就不進一步解析了。對這種做過手腳的器件,由于光信息紊亂,鑒證機構不會給你出具確定結論的證書,而且會要你慎重對待這件東西。
4、器件的胎、釉成分,埋在地下的深度和環境,會影響檢測結果嗎?
應該說有影響的,但都處在正常的誤差范圍之內。如一件北宋的瓷器,檢測結果可能會給出:一千年加減五十年。這加減五十年就是誤差,它就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