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企業基礎管理水平決定ERP成敗
企業希望通過ERP的上線規范企業管理,達到企業精細化管理,精益化生產。同時我們也發現,在企業實施應用過程中,通過ERP將精益管理理念固化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與企業自我完善基礎管理保證ERP順利運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管理大師戴夫費拉瑞曾說過:成長性企業中有95%是由于基礎管理沒有做好而失敗的。在ERP實施的過程,不注重基礎管理的完善,不把遠瞻的戰略與管理目標細化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規則和制度上,在很大程度上是會決定或影響到企業應用ERP的成敗。
(1)基礎數據管理
基礎數據的整理是ERP系統實施過程中非常繁瑣但又極其重要的工作,制造型企業的數據不僅復雜,而且在ERP實施前往往會非常不規范,經常表現出編碼規則不統一、企業標準化執行力度不足、設計文件不規范等等眾多問題。但是,ERP系統的有效運行依賴數據的準確、及時和完備,數據準備工作在整個系統實施過程中頭緒*多、工作量*大。
(2)流程優化管理
實施ERP系統的過程,也是企業進行業務流程重組的過程。除去重疊的和無效的、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的機構和崗位設置,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層次,重新進行整合,從而確保企業有一個科學、規范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組織機構進行相應的重組,實現組織扁平化、小型化、網絡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
(3)規章制度落實
規章制度指企業制定、完善、執行各類責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所開展的各項管理活動。很多管理基礎不是很好的企業,雖然規章制度一大堆,但是由于文字太多,行為量化太少,制度的內容就會很模糊,遵守制度和違反制度的區別不明確。而ERP系統的實施應用,講究數據的及時準確錄入及業務流程的及時有效運轉,這就要求支撐ERP系統運行的制度,需要細化到員工行為發生的時間節點和行為規范,需要將工作結果、工作內容、完成工作時間、工作程序等等進行標準化。
文章來源于:義烏市頂捷軟件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