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探討
來源:《安徽農業科學》2007年第05期 作者:晁金典;劉桂英;張淑琴;
社會保障問題,關系到農民工的“人本”權益,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和諧。為此,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加快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加以強調并重點推進,凸現了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重要性。1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現狀目前,我國農民工有2億多人。據預測,“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總規模將達到7 500萬,年均轉移1 500萬以上。另外,從行業分布來看,在第二產業中,農民工占全部從業人員的58%,其中加工制造業占68%,建筑業接近80%;在第三產業的批發、零售、餐飲業中,農民工占到52%以上;城市建筑、環保、家政、餐飲服務人員90%都是農民工。農民工正在迅速地從農民中分離出來,融入產業工人階層,并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部分。農民工作為中國特色的職工群體,將長期客觀存在,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雖然,日益壯大的農民工隊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他們卻并沒有享有城市市民所享受的社會保障待遇。當前,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相對滯后、保障程度較低、保障機制尚不健全,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據資料顯示:在社會保險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