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充斥著簡單化的功能空間,一些雖經刻意處理,但不免陷入圖案式的平面安排與雕塑式的體量表現中,新的外貌掩蓋了地方風格,過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卻了使用者的實際需要,較少有使用者的行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認同,當然也就達不到設計的最終目標。城市公園規劃中村子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意圖不被公眾理解 設計者做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時往往只是考慮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沒有讓使用者參與到設計中來,這兩者是不可真正替換的。 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夠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設計師對外部環境如景點、小品等建筑的設計意圖,難免產生與設計意圖相悖的使用行為,即誤用環境。'在某公園的入口處,設計者設計了一組照明燈具。其外型與垃圾箱相似,而導致大多數使用者僅憑*一印象。 就將廢棄物往其半圓形開口里扔。 這是設計師有意給使用者一個錯誤的功能印象所產生的結果。
上例是有意設計的,但現實的生活中不少設計是無意識的,卻帶來了與設計相悖的效應。 如不少的城市住區外部環境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人們休息、休閑、對話的空間設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們不得不在外部環境中的小品、景點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對話。
1.2 城市公園規劃設計過程中沒有公眾的身影 大多數設計者即使在設計時注重了公眾的參與,但也僅是采用問卷的形式,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公眾參與。 如深圳市中心公園設計,在調查公園的使用情況時發現,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公眾的參與,公眾使用起來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座凳的材質、朝向等小問題,以及功能分區劃分不準等大問題- ,這些問題如果在設計中有公眾的參與,就可以避免了。設計師在做設計時想當然地認為使用者喜歡什么,而不是親自詢問他們。 因為缺少了公眾參與的環節,既使考慮到了人們的一些需求,但有時還會脫節,對應不上,因為使用者和設計者之間不存在可替換的真實體驗。 這時就需要征求公眾的意見,即公眾參與到設計中,以避免使用時出現問題,也使設計更加合理、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