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理念
“盛夏”的規劃理念使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合理組織,形成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綜合性公園。
(一)、緊扣“以人為本”的設計主題和“回歸自然”的時代特征,結合當地地域生態特色和歷史文化特色,堅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構筑山、水骨架,樹立以植物造景為主,建筑景觀為輔的現代造園理念。
(二)、突出“人、自然、城市”為主題,通過對當地交通及景觀分析,采用中軸對稱設計手法,縱橫兩條軸線把全園分成四塊,在兩軸線的交點(也是公園的中心處)建一觀景塔。各景點呈輻射狀沿周邊布置,通過園路和鋪裝小廣場的組合引導,逐步展開“功能分區”的游覽空間,較好的體現韻律感和節奏感,使游人得到美的享受。
四、規劃原則
(一)、多功能性原則
公園規劃設計應滿足城市居民在景觀、生態、健身、文化、休閑等方面的功能。如生態環境功能——景觀綠地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空氣清新,綠地能調節氣溫濕度;休閑活動功能——提供戶外活動交際場所;景觀文化功能——通過園林空間、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景觀供視覺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賞,使該公園有人文蘊涵,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優美的休閑散步、游覽觀光的綜合性公園。
(二)、先進性原則
公園總體規劃的內容與項目設置應與時代銜接,體現出現代城市公園的風格和特點。
(三)、生態整治推動文化景觀設計的原則
維護歷史文脈的延續性,恢復和提高景觀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四)、以人為本的原則
為普通市民提供多樣化的游憩空間,力求創造一種和諧、優美、幽靜的公園。
(五)、可達性原則
在系統構成的層面上,均衡布置,合理配置。市民在觀望塔上可遠眺、可俯視;在道路規劃上結合周邊的環境,注重道路的迂、回、折、曲、直,力求市民的可達性,具有較高的吸納力和包容性。
(六)、生態性原則
在規劃設計中,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與自然條件相結合,爭取*大限度地為改善城市環境發揮作用。提倡植物群落的使用,提高綠地的單位綠化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