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人文類紀錄片配音中,面對過去的歷史事件或是一個遙遠的地域,配音者往往沒有親身感受、親身經歷,自然不能完全把握到更加詳細的信息,從而難以調動思想感情。這就需要運用到想象這一重要元素。如同司馬遷在創(chuàng)作《史記》時,許多歷史事件難以考究,他除了把握住現(xiàn)有資料外,也在歷史中添加了自己的合理推想和感情色彩。同樣,配音除了要把握好準確的歷史事件信息之外,必要的想象與自己的語言表達應該是不可脫離的。
想象在歷史人文類紀錄片中所起到的作用
從心理學角度講,事物表象在頭腦中的重新分解綜合,就是想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祁芃老師認為:想象是心理過程,想象亦是人腦的機能。根據(jù)想象產生的原因,可以把想象區(qū)分成有意的想象和無意的想象。配音中運用到的想象的種類
配音者在配音時所運用的想象一般是技巧性的想象,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我們可以稱之為有意想象。配音者在配音時經常運用的想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種類。回顧想象。
解說的畫面是配音者完全接觸過的事物,在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時,配音者只需要調動曾經的回憶,重復一次信息的檢索,就可以完成這個想象的過程,可以稱之為回顧想象。再造想象。
這種想象在歷史人文類紀錄片配音中最為常見,這里引用《播音主持心理學》里的解釋,“再造想象,是根據(jù)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在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配音員根據(jù)解說畫面,調動內心情感,確定配音基調,同時又運用再造想象,添加自己對配音作品的理解。
蠟筆小新余杭話配音:h t tp://w w w。c m p y。c n/H Article/Sh ow_12354.Ht m l
聯(lián)系方式 4000606495 189963816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