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窯瓷器的特征
官窯:“官窯”的基本含義是皇家、官方營建,主持燒造瓷器的窯場。不計工本,以*好的材料,*好的窯制,工藝*精良的工匠燒制。
產品不具有商品性質(在特殊情況下,也有宮廷選擇之后出售、外銷、賞賜等),僅供宮廷使用,嚴禁民間使用。官窯雖然只為滿足*高統治者的糜費,但都促使中國制瓷業之精益求精。明洪武以后直到清代“官窯”,與早年“官窯”性質有一些區別。“官窯”的起源一般認為可追溯到唐、五代,如唐代“秘色瓷”之“秘”,如五代吳越錢氏宮廷壟斷越窯精品生產,使之成為自己的官窯。據文獻記載,北宋時,朝廷在汴京設置官窯,史稱北宋官窯。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其產品就是“汝窯”亦不無道理。南宋時,建立修內司和效壇下官窯。北宋官窯和南宋修內司官窯遺址至今尚未確認,一說近年發現的杭州老虎洞窯可能就是修內司窯。因為官窯產品民窯不得仿燒,所以有的專家認為官窯不會形成窯系,而且它的燒制技術密不外傳,燒造過一批瓷器后,瓷窯要被毀棄。生產狀況亦是嚴格守密,所以文獻筆記中罕有詳細記載。其實,官窯技術中明顯受越窯“秘色瓷”,耀窯五代產品,鈞窯、汝窯、龍泉窯工藝的影響,只是提純,擔高罷了。
求購宋代官窯瓷器! 免費!!!
上海德旗拍賣
沈裔力
186216948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