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導軌面的修理方式 (1)刮研修復法:床身導軌面和工作臺導軌面都用刮研方法修復。其優點是:設備簡單,修理精度取決于刮研質量和刮研技術。一般適用于高精度機床,或者條件較差的工廠和車間的設備修理。其缺點是:勞動強度大,工效低。 (2)機加工和刮研相結合修復法:一般對床身導軌采用精刨、精磨,其配合件(工作臺、拖板等)的導軌與床身導軌配刮,這是目前廣泛采用的方法。其優點是:既減少了鉗工勞動量,又能達到理想的配合精度。但缺點是:需要精度較高的導軌磨床等。鉗工刮研量仍然很大。 (3)配磨修復法:即床身導軌和工作臺導軌都采用磨削加工來達到要求。因此不用鉗工刮研,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已成為導軌加工和修理的發展方向。
在機床修理工作中,無論大修或日常維修,機床導軌面的修理都占據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精度方面,它不但直接影響加工零件的精度,而且往往是其他部件精度檢查的基準。同時,在操作機床時導軌機構運動是否輕便,將直接影響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在修理工作量方面,它占去鉗工具有較高的刮研、測量、調整技術以及一定的誤差分析能力。這是機床修理的重點。 導軌表面本身具有一定的直線度、平行度和接觸精度的要求,同時與床身上其它的各安裝基面也具有一定的平行度、垂直度要求,床身導軌表面粗糙度應達Ra0.8μm以上,這些精度要求一般都是由磨床來完成。若機床導軌損傷的溝槽深度在5mm以上,采用機械加工方法修復,不但會大大削弱導軌的壽命,而且會引起與導軌配合的各部件間的尺寸鏈變化,造成機床修理工作的復雜化。既使劃傷溝槽深度在0.3mm以下的導軌,也可以采用補焊、粘補、噴涂、鑲嵌等修復方法加以修復,并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