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中國實行 “綠卡” 制度以來,截止到2011年底,中國總體只是發放了4700多張綠卡,每年大概只是發放了248張左右.近期有關各個國家的移民信息各式各樣,而加拿大是老牌的資本主義移民國家,而其加拿大技術移民的政策影響了其他的主要的移民國家,所以說加拿大的技術移民政策具有很高的借鑒意義,同時具有很好的典型性,本文簡要介紹出加拿大的技術移民的一些信息,為讀者想要移民加拿大提供一個參考.
2008年2月27日以前,加拿大聯邦技術移民的類別多達300類,覆蓋面十分廣泛,其他方面的要求也相對寬松。之所以作此規定,是因為政府認為,加拿大地廣人稀,各行各業都缺乏必要的專門人才,而這些人才僅憑本國培養,既培養周期長,又無法滿足數量、質量需求,必須降低門檻,吸納海外專才為加拿大效力。
2008年11月28日,聯邦移民部頒發技術移民新規,提高門檻同時,首次為技術移民規定上限指標。作此調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意識到加拿大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此必須調整技術移民引進規則。同時,需要采取措施,避免人才引進中“用非所長”的浪費。2011年7月,加拿大對年度技術移民總申請量和單個類別申請量實施配額制。這表明加拿大從“重數量”變為“按需引進”。
隨后便是引起巨大爭議的C-38法案出臺:不僅暫停接收聯邦技術移民新案申請,而且規定取消2008年2月27日前遞交,且于2012年3月29日前尚未作出審理結果的技術移民舊案申請,這就是波及28萬多申請者的所謂“一刀切”公案。
隨后,加拿大恢復受理技術移民申請,但對申請人數和語言等提出了更嚴格的硬性標準。
正如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凱利·克勞斯所評價的,這一修改所流露出的意圖,是“只要高技術移民,不要低技術移民”。不難看出,加拿大技術移民政策的主旨,是“補足本國人才短板”,而其技術移民政策的不斷調整、變化,則反映了該國人才短板的變化,和政府力圖通過調整,讓移民政策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