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標準童裝人臺,東莞國標兒童公仔。國標嬰兒打板模特,國標試衣模特,國標童裝板房公仔。獨立設計師,是一個耀眼而閃亮的名字。國際知名大牌Coco Chanel、Christine Dior、Balenciaga都從獨立設計師發展而來,然而中國的年輕獨立設計師們卻正在經歷著設計與市場的矛盾,并努力讓兩者殊途同歸,魚與熊掌兼得。
獨立設計師
從Uma Wang日前亮相2014米蘭秋冬時裝周,到Renli Su獲得倫敦2014春夏時裝周*具潛力新人獨立設計師,純正的中國設計力量開始出現在國際時尚界的金字塔頂端。
獨立設計師品牌William Sim是馬來西亞華裔設計師William2013年在北京創立的同名男裝品牌。他北上來北京創業時,曾放棄之前在廣州擔任的新家坡女裝品牌紐芳New Found首席設計師一職。William說:“我就是喜歡北方的氛圍,人們對于自己想要穿什么非常有主見,尤其是時尚度高的年輕人,他們在選擇服裝時不會把讓人認識我穿的品牌作為標準,這對剛起步的獨立設計師很重要。”
另一位獨立設計師王聰,曾在國內著名獨立設計師集合店BNC做了兩年企宣,他用“沒想那么多”概括了自己創業的初衷。兩年的工作時間,每天接觸大量的國內獨立設計師,讓藝術設計專業的他萌生了做設計的想法。2013年,王聰和兩位朋友在北京創立了獨立品牌蘭,設計、面料、生產、宣傳、銷售,他和他的小團隊全權包攬。
2012-2014年短短兩年間,僅北京地區的獨立設計師數量就從幾百人增長到超過3000人。
驚人的數據背后,是時尚產業商業模式的轉變。過去,人們逛商場、追品牌,現在,時尚消費者的時尚品位不斷提升,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不斷成熟,買手制這種更能滿足時尚人群消費需求的商業模式成為必然。這無疑為獨立設計師的成長提供了*寶貴的沃土。
設計與市場:魚和熊掌
運營得風生水起的國外著名獨立設計師品牌、叱咤風云的大咖設計師們很多都是懂設計更懂市場的全才,如賦予LV新生并自創Marc Jacobs品牌的小馬哥;讓奢侈品牌膽戰心驚、用輕奢概念玩轉時尚市場的Michael Kors;拯救Gucci后精準定位運作自己同名品牌的Tom Ford等。
然而,這對于多是藝術院校畢業的國內設計師而言,則沒那么容易。市場,并不是他們在象牙塔里能輕易接觸到的領域。東莞標準童裝人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