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無論貴金屬領域也好,股票期貨等等其他方式也罷,我們常常在交易中去強調“心態”的重要性,事實上這只是比較通俗的說法,專業的可以用“交易心理”來考量,作為交易者,應該具備一定的“交易心理學”知識,才能將自身放在交易市場中一個相對的制高點,而不至于深陷其中,出現各種不好的心態。
以下是天金鼎小編整理關于5點“交易心理”中比較突出的幾個因素,也是這些年市場經驗中看到絕大多數人都出現過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學習一二。至于在投資方面受挫或者遇到瓶頸的投資人,天金鼎小編也歡迎大家前來交流探討。
1.交易偏好
有交易偏好的投資者如果成功,大部分是依靠個人能力。
Huber(管理50億美元資產的投資顧問公司HuberCapitalManagement的CEOJoeHuber)指出,如果是喜歡淘便宜的價值型股票投資者,他們常犯的錯是太早出手買股票,在持有的股票還沒有真正得到什么可觀的收益時,他們又早早拋了。
而如果是成長型股票投資者,可能買得太遲,在股價已經漲起來的時候才入手,還有可能持股太久,到股價已經回落的時候才拋,平白損失了部分收益。
2.近因效應(Recencyeffect)
這是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有趣現象。Huber說,近因效應體現在投資者身上可能表現為:只要發現一家企業現在經營不善,就認定今后這家企業還會境況不佳。
中國有句老話: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可惜真正評估企業前景的時候,現有的印象常常可能左右人的判斷,Huber稱這種錯誤的思路是“扭曲的股本回報率(ROE)逆轉”。
這種錯誤可能讓人付出很高代價。結合標準普爾旗下金融數據庫“標普CapitalIQ”數據,《今日美國》日報發現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加拿大時尚運動品牌Lululemon。
Lululemon四年前確實生猛,調整后凈利增長率超過100%,近兩年已經大幅回落,前年和去年均跌破10%。
3.沉沒成本(sunkcost)謬論
Huber認為,有的投資者不愿接受選股出錯的事實,價格下跌的時候常常還增持,押注這些投資產品以后會反彈,很快彌補損失。可實際上如果斬倉撒手還不至于虧那么多。所以,這類投資者最危險的一種表態就是:“會漲回來的。”
美國食品零售商WholeFoods就讓投資者吃過這種苦頭。今年年初,一些投資者預計這只個股會反彈,可到這個月月中,股價已經在1月的基礎上跌了大概一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