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青花瓷器創始于公元九世紀的唐代中晚期,由河南鞏縣窯燒制,國內外考古資料表明,它是遠銷中東、西亞的外銷瓷。到了元代中后期,大約1330年之后景德鎮燒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它的出現與唐青花沒有關系,而是受了宋元時代之磁州窯與吉州窯彩繪瓷的影響,特別是吉州窯。元青花瓷開辟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制瓷業的中心。
元青花的特點
從造型來說,以日常用品的盤、碗、杯、碟、瓶、罐為主,有少量的祭祀器、文房用具,很難看到陳設瓷。其中圓器占了絕大多數。常見盤尺寸大,有撇口與折沿兩種,高足杯的高足大都是竹節狀。元青花采用的是進口料與國產料兩種鈷料。進口料含鐵鈷比高,呈色濃艷,藍中閃黑,側看有一層錫光,局部有下凹感,此種料大都用于高檔瓶、罐一類大件琢器與大盤上。國產料含錳鈷比較高,呈色淺淡,個別的灰暗,常用于民間日用的大眾瓷上。
元青花瓷的鑒定 元青花傳世品很少,鑒定的時候在按照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紋飾)進行觀察后,并不存在疑問的前提下再進一步觀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應該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傳世物則風化、氧化、磨痕、染舊等自然老化明顯,而不是堿咬或人工打磨。真元青花的胎質有兩類,一種為白灰色,一種為黃白色。這是由于幾百年前的瓷土礦所決定的。那個時候的工藝設備和生產水平所限,其燒制出的胎質比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顆粒,顯得不那么細膩、不密實、不光滑,而今天的瓷土是潔白、細潤、密實的且很光滑。元青花的發展過程分為別為初始期、成熟期和*后的鼎盛期。鼎盛期時國外大批貿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由當時中東地區伊朗國人帶來的鈷礦石。這個時期的青花色澤極好,就是因為是用了國產礦石和進口礦石二元配方的結果。三個時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鈷量的不同則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淺灰色青釉已不復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鑒別。中期的元青花色澤明亮,但青花以蘭為主,泛點點灰色,很幽青柔和。
深圳征集處:
聯系人 :李經理
聯系電話:18050991314(手機屬地:廣東省深圳市)
聯系郵箱:2684883371@qq.com
公司地址:深圳羅湖區深南東路4003號世界金融中心A棟29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