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瓷器哪里鑒定*好/可以出手
手上有藏品鑒定出手的請聯系 上海雍度 趙經理:15000667161 2724520457
初涉瓷器收藏者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要從瓷片標本入手,不要一開始就買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高起點”。多看權威書籍、圖冊,多學習理論知識,夯實基礎。多看實物,經常到博物館去領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紋飾等特點
1.仿三國,兩晉,南北朝青瓷:仿青瓷,冷看起來很象真品,但細看其施釉和胎質結合不夠緊密。仿品不采用支法。仿品器物,拿起來手感輕,不如真品手頭重。胎質密度差,不夠堅硬。
2.仿隋唐五代白瓷:隋瓷特點是胎土細膩,潔白,胎土堅硬,釉潤白色帶一點乳白色。仿品胎骨過于潔白仿品釉光較亮。仿品多數仿邢窯和趙窯瓷器。
3.仿宋元時期名窯瓷器:仿品粗糙,顏色不正,釉泡較多,釉質粗,如仿鈞窯的彩斑不像,施釉較薄。汝窯釉料多凝于器物上部,其形狀類似蠟淚痕的堆脂。仿品胎質較細,不夠堅硬。哥瓷釉面有網狀開片,俗稱“金絲鐵線”。仿品雖能仿制開片,但仿制不出“金絲鐵線”的效果。
4.仿明代永樂,宣德,成化,弘治瓷器較多。仿永樂時期的甜白釉和青花,仿宣德時期的青花和祭紅,仿成化時期的黃釉器,明代瓷器特征是造型豐滿,渾厚,古樸,莊重,胎體也較民國時期厚重。
永樂,宣德瓷器的里子很規矩,俗稱“凈里”,仿品則無此效果。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口不大明顯,宣德以后到嘉靖,隆慶,萬歷及明末各朝,胎體接痕顯露,民窯器物尤甚,仿品器物一般無接痕。
明代瓷器底足露胎處,多有火石紅斑。到清代已逐漸消失,到民國時期瓷器底足大多數掛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紅斑不像真品那樣明顯。細致觀察即可看出破綻。
明代瓷器釉質肥厚,滋潤,大件器物底部多為不掛釉砂。仿品多為掛釉底。仿青花瓷器,因為用料不同,出現不了凝重,古雅,絢麗鮮艷的效果。圓器中的口沿,有鋒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圓潤,不見棱角。明代繪畫題材,寫意的多,畫人物比較挺拔,小孩頭部較大,不合比例,頭部約占正體三分之一。畫龍比較窄瘦,龍咀較長,一般都稱為豬咀龍。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點。
手上有藏品不知怎么辦?請電話聯系上海雍度趙經理:15000667161 27245204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