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服裝業得到長足發展。即便是在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不利因素的夾攻之下,服裝業的內銷和出口總額依然保持著節節攀升的勢頭。尤其令人興奮的是,中國服裝業已經開始擺脫“貼牌加工”的尷尬標簽,逐步向自主品牌轉變。隨著品牌實力的提升和生產規模的擴大,服裝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即便是在去年“最難畢業季”的高壓之下,服裝人才www,cnfzrcw,com的走勢也是風景獨好。“高級女裝定制設計師年薪25萬元起”、“服裝設計總監月薪2萬元”……類似的服裝企業招聘廣告隨處可見,服裝人才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反之,由于供需的不平衡,服裝企業普遍求賢若渴。特別是一些專業人才,如面料采購、制版師、銷售經理、跟單員、生產管理等,需求缺口更大。人才短缺無疑成了制約著我國服裝行業發展的絆腳石。許多沿海城市的服裝企業如今都面臨著“有單不敢接,有錢沒法賺”的窘境。走訪這些廠家可以看到,車間里的大部分縫紉機都處于閑置狀態,好多服裝廠家只能啟動30%的生產能力,更有一些小廠家甚至已經停工歇業。各大服裝企業和勞務公司雖然使盡渾身解數招募工人,比如提高薪資,改善福利等,但招來的員工還是難以滿足產線需求。
其實服裝業的“招工難”不僅局限在一線工人,還包括本土設計人才。本土設計師的缺乏已經制約到本土服裝品牌的發展與擴張。之前,不少企業都不惜花重金來吸引外來人才,然而后來發現這條策略的收效十分有限。招募外來人才不僅抬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還不能保證這些人才長期留職。高成本和頻繁的人員流動對一個品牌企業的發展來說非常不利。
那么,近年來服裝企業頻頻出現的招聘窘境是因為什么造成的呢?答案是多方面的。比如務工人員的子女上學問題。由于外出打工人員的子女在大城市上學非常困難,再加上醫療、養老等問題得不到解決,許多的務工人員都選擇在家鄉就業。另一方面是80、90的思想觀念問題,這些人的成長環境相對優越,因而長大后不愿像父輩那樣從事辛苦的服裝行業。此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那就是服裝業供求市場的信息不夠暢通。雖然服裝企業獵頭們通過招聘會、電視廣告、傳單等方式發布了招聘信息,但是要及時而準確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員工還是非常不容易。另一方面,服裝行業的求職者也未必能通過這些渠道及時而便捷地了解到廠家的招聘信息。中國服裝行業的規模非常之大,海量的職位和海量的求職需求如果達不成良性的平衡會非常浪費社會資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