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園簡介:
地理園的建設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其突出功能是:化書為物,直觀形象;造型逼真,科學性強;化繁為簡,便于理解;成為集地理教學,校園美化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地。同時,地理園是理想的地理課堂輔助教學和進行地理課外活動的良好場所,是實現地理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途徑之一,也是進行鄉土地理教育的重要基地。
地理園建設是以教育部頒發的現行教育大綱為依據,同時結合地理教學的客觀實際,學校場地的實際而設計的,其主要內容是以地球上各種具有代表性的地貌、地質特征微縮而成的,由四個部分形成:
一、地質、地形圖:包括世界地形立體地球儀、地質圖、珠江三角洲地形圖。
二、典型地貌示意模型:大型流水地貌(包括三種小包山:植被山坡、泥質荒坡、石質荒坡。)
三、地理園氣象知識測量儀:電動風速儀、百葉箱、雨量器、地溫表、蒸發皿等。
四、地理天體知識示意模型:太陽高度角測量器、經緯度模型標志、日晷儀。
生物園簡介:
生物進化演變的縮形,是中學生物學科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途徑之一。在生物園中,系統地展現了動植物進化的規律,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補充、擴展和深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分析創新的能力;同時也是集教學、校園美化于一體的綜合型園地。
生物園的建設是根據教育部頒發發的現行教學大綱為依據,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由以下五個部分組合成。
一、生物教學模型:細胞亞顯微模型、葉綠體等。
二、動物進化系統區:由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系統進化過程。
三、植物進化系統區:藻類 苔蘚類 蕨類 裸子植物的系統進化
過程。
四、觀察、栽培、實驗區:包括根、莖、葉序、變態葉、育苗、
花果十個大科、溫室植物的觀察、栽培與實驗。
五、模擬森林及陰生、旱生、水生植物區:包括地被層、草本
層、灌木層、喬木層及葡萄架下陰生植物,沙灘上的旱生植物和水
池里的水生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