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廈門古玉鑒定
中國金牌古玩經紀人陳經理18659106420(藏友可免費來電咨詢) QQ2697725951 郵箱2697725951@qq.com
真正推崇高古玉的時代,遠的不說,近的可能在清末民初。但這種狀況很快就改變了,因為高古玉絕大部分都是出土器,而在土里歷經了幾百上千年的東西,無論是在潔白度還是美感上,都已經被侵蝕得所剩無幾了。
清末民初,當時的金石學家潘祖蔭和萬印樓樓主陳介祺都很推崇青銅器和古玉,大量收入這些出土文物,而且,在他們看來,玉要有沁色才美。事實上,按照科學的觀點,血沁、土沁、水沁,都不是有利于健康的物質。后來,留學西方的中國人多了,大家慢慢又轉向追求玉的潔白無瑕、溫潤可親。于是,古玉中就很重視傳世品的那部分,特別是明清宮廷玉器。
這種風氣沿襲下來,今人也比較認同,所以清宮玉器,特別是乾隆玉,現在的拍賣價遠遠高于商周時代的高古玉。乾隆朝因為打通了和田玉的運輸渠道,所選玉料很好,而且是陽光底下的傳世品,所以市場的認可度很高。
我對于高古玉是一概不碰的。除了因為大部分是出土器,我比較忌諱之外,還因為現在造假的實在太多,防不勝防。另外,好的高古玉基本都進了博物館,或者在一些大藏家手里,他們不會輕易釋放到市場上,能在拍賣場上看到的*高古玉實在少之又少,所以寧缺毋濫。
還有一點,傳統玉文化深厚綿長,孔子說過“玉有十一德”,《禮記》中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甚至還有流傳很廣的和氏璧的故事,可見前人對玉很是情有獨鐘。但今人對古代玉文化的了解很膚淺,像玉圭、玉琮、玉璧等器型,各種古玉上的紋飾,現在的專家學者也未必能說清說透。文化積淀很深,解讀卻不夠清晰,我們所知不足一二,還是少碰為妙。
我想,出土玉*好的歸宿確實是博物館,這樣才更有利于體現其教育和研究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