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癥,顧名思義就是帶著憤怒去開車。指汽車或其他機動車的駕駛人員有攻擊性或憤怒的行為。此類行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勢、言語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脅安全的方式駕駛車輛,或實施威脅。這個說法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產生于美國。 “路怒”(roadrage)一詞被收入新版牛津詞語大辭典,用以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 據某個權威機構調查,有60%的有車族患有“路怒癥”,平時情緒不穩定、性格急躁的開車族,容易患路怒癥。這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汽車綜合癥。
具有以下癥狀的駕駛人就可加入到“路怒一族”,要注意調節心態了:
癥狀一:開車“罵人”成常態。
癥狀二:駕車情緒容易失控,一遇堵車或碰擦就有動手沖動。
癥狀三:喜歡跟人“頂牛”。
癥狀四:開車時和不開車時脾氣、情緒像兩個人。
路怒癥的表現:開車心情煩躁,容易發脾氣,甚至會情結失控。
“路怒族”是汽車社會的副產品。中國城市車輛的增多,使駕車引發的情緒沖突也越來越多。除了交通堵塞外,工作和生活壓力以及個人的性格特質等都是路怒癥的潛在原因。這其中,除了生理因素,更多的還是心理問題。2006年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中國司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達到59.8%。其中,長途汽車司機心理障礙發生率高達80%,私家車主則為44.4%。“問題司機”的各類心理癥狀主要包括“偏執狀態”“強迫觀念”“軀體化障礙”“人際關系敏感”等等。
患了“路怒癥”的司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如果平時就情緒不穩定,性格急躁、外向,具攻擊性等人群極易患上路怒癥。
這兩年,隨著有車一族的增多,路怒族也逐年增加。“路怒癥”逐漸增多,而現在,好多路怒癥患者并未發現自己的心理異常。
路怒一族是一種心理問題,通過自我調節可以改善。開車族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心情激動時不宜駕車。越是容易情緒化的人,越應該注意駕車時的心理平衡。平時,可以通過打球、唱歌、聽舒緩的音樂,多參加體育鍛煉釋放情緒,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看到別人開車亂并線,可以理解成他要急著上班,而不是惡意挑釁。如果連續兩周有嚴重的情緒失控、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應引起足夠重視,否則就有可能上升為心理疾病。
文章來源于網絡,更多信息請點擊:上海到蘇州危險品運輸(http://www.tongyu5658.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