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廈門鑒定古董機構
聯系方式:18559923548經理中國金牌古玩經紀人陳經理18659106420(藏友可免費來電咨詢) QQ2697725951 郵箱2697725951@qq.com
汝瓷,中國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一,因產于汝州而得名。又因其為五大名瓷之首,因此在宋代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
汝窯瓷亦被稱作汝官瓷,因此“汝窯為魁”早已成為藏界公認的定論。
宋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的論述: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因此不排除后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棄,故存世甚稀。而《清波雜志》里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汝瓷以釉取勝,當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濫、純凈、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當時汝瓷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現從文獻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絕非“嚴禁民用”之說。對自藏汝窯瓷及由此對整個汝窯作較全面簡述的則是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閑清賞箋》中提及,“汝窯,余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稱譽,釉面可視碧玉,也不為過。所有歷代青瓷應以汝窯為冠。”
“汝窯瑪瑙入釉,汁水瑩澤,厚如堆脂,顏色以天藍、天青為主,釉汁中有棕眼和蟹爪,大多器底有像芝麻花的細支釘稱上等佳器。器體上未上釉處,稱為銅骨,由于胎土摻入小量金屬,所以呈淡紅色,頗似羊肝馬肺。釉層很厚,往往凝結器物上部,猶似溶而不流,凝于中途的脂膏一樣;有時器物釉層則溶流成臘淚痕的堆脂狀,所以無釉處,常常露出像羊肝的胎骨。”此為清末著名收藏家趙汝珍論汝之精述。當時推崇這般美,窯址于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民國北大教授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同樣提及汝窯瓷胎體有厚薄,而無釉之處所呈之色類似羊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