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障礙心理案例分析
來訪者情況:
小強14歲了,上初中二年級,初一時學習還可以,只是感覺到有些吃力,初一下學期開始,經常在課堂上出怪聲,接老師的話,做小動作,東張西望。學習成績卻直線下降,現在是全年級的*后一名。
小強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商人,平時很少回家,但只要一回家,就給小強帶來大量吃的、穿的、玩的,而對于小強的學習和其他問題,父親基本不過問。小學畢業時,父親回家聽說小強成績不好,一怒之下,把小強痛打一頓----“差點把腿打斷”,打過后,父親又生悔意,給小強很多零花錢作為補償。小強的母親是家庭婦女,每天開車接送小強上下學,家里一直希望把唯一的兒子培養出來。母親幾乎把全部精力和愛心都傾注到小強身上,上初中更是托關系進入當地*好的一所中學,但沒想到,小強這么不爭氣,學習實在吃力,而且屢屢違反課堂紀律,老師多次請家長。母親覺得很沒面子,回來就訓斥小強,母子二人竟由爭吵到動手廝打起來,從二樓打到一樓,小強媽媽的腰也摔傷了,母子二人從此形同路人,互不理睬。小強表姐說,他們母子已經有三個多月互不說話了。
小強自己也認為,管住自己并且把學習搞好“比登天還難”。每天回家都下決心,刻苦學習提高成績,但就是上課聽不懂,作業總出錯,現在是同學不愿和小強玩,母親和小強不說話,小強自己懊惱生氣,也不寫作業,混一天算一天。
問題分析與診斷
問題分析
小強成長中基本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造成巨大的心理缺失感,導致小強“人格破產”,出現報復性行為。
從親情需要來看,父親雖然滿足了小強物質上的所有需求,但由于長年在外,偶爾回來也沒有與小強有過感情深層次的交流,導致父愛的缺失。
從歸屬需要看,小強所在的環境似乎游離于集體之外了,歸屬的需要自然無法滿足。
從獲得承認、獲取尊重的需要看,在學校小強幾乎被全盤否定,在人格上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
從成就需要看,父母對小強的期望和要求偏高,缺乏學習興趣和方法的小強力不能及,因此,從小學到初中,長期沒有成就體驗,這導致小強自我評價低下,自信心喪失。
2)、 小強自我支持系統中的自信心喪失,造成心理失衡,導致行為反應的偏差。
問題診斷: 學習障礙
咨詢與治療
主要咨詢方法:行為療法和認知療法。
咨詢效果
針對小強的情況,我制定的咨詢目標是,幫助小強建立客觀的自我認知系統,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學習動能,逐步恢復學習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