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琺瑯彩?琺瑯彩始創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后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琺瑯彩料與中國傳統釉上彩料不同,主要成分是硼酸鹽和硅酸鹽的混合物,在不透明的白色易熔琺瑯料中加入適量金屬氧化物色素,品種非常豐富,主要有白、綠、黃、藍、紫、礬紅、胭脂紅、赭、墨等,且有濃淡之別,更有中和色出現,如倭瓜黃、杏黃、蛋黃、葵綠、孔雀藍、孔雀綠等等難以計數。琺瑯彩瓷器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琺瑯釉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瑯釉則叫琺瑯彩。琺瑯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琺瑯彩水平*高,工藝*美。乾隆時期慢慢轉向粉彩,故琺瑯彩終止于乾隆后期,同時還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琺瑯釉和粉彩共存。這是過渡時期的琺瑯彩器,你說它是琺瑯彩嗎,它有粉彩,你說它是粉彩嗎,它又有琺瑯釉,但瓷藝水平都很高。琺瑯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鎮燒制的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由宮中畫上琺瑯彩釉烘烤而成。畫工技藝特高,加工水平嚴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處理。據了解,清代的琺瑯彩瓷器是有錢難買到,現代琺瑯彩瓷器則身價不菲,動輒就要上萬元,這令不少瓷器收藏人士感覺有些難以理解和接受。“玩收藏要從自己的經濟實力、個人喜好出發,避免盲目跟風。”收藏愛好者馬先生認為,收藏現代琺瑯彩瓷器是見仁見智的行為,關鍵在于藏家自身喜好:“工藝精湛的作品,無論新舊都將具有投資升值空間。”
拍賣會上,琺瑯彩可謂身價不菲。清乾隆御制琺瑯彩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價值1.1548億港元。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價值1.5123億港元。
現代琺瑯彩瓷目前的市場價位也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之間。
“2009年底,一件殘損的清康熙琺瑯彩小碗在北京拍賣,結果被藏家們爭搶至400多萬元成交。相信1.5億元的拍賣紀錄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突破!”據廣州市文物總店總經理曾波強介紹,琺瑯彩瓷是瓷器中的極品,是中國制瓷工藝發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頂峰時期的產物,由于存世稀少近幾年拍賣價不斷飆升。2006年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就拍出了1.5123億港元的天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