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瓷板畫升值空間大鑒定請找18613064133李先生
2010年10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創作的“三顧茅廬”瓷板畫系列之二以1300萬元的價格成交。早在2005年,“三顧茅廬”系列之一賣出了150萬元創紀錄的價格,5年的時間里,價格出現了如此大的飛躍,足以看出景德鎮瓷板畫價格的成長空間。2009年,張松茂1996年所作的粉彩“黃山擷影”瓷板(四件)也拍得了138萬元的好價錢。而王大凡傳人王錫良1994年作所做的粉彩“獻壽圖”瓷板,價格達到了149.5萬元,2010年北京保利拍賣的一件“黃山”瓷板,價格也在123.2萬元。更別說那件“黃山四千仞”瓷板了。一般普通的作品的成交價格也在十萬元以上。
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民國名家瓷器,體現了創作者極高的藝術創造力和審美修養,把中國畫技法和制瓷工藝進行了充分的結合。對于資金較為充裕的投資者來說,選擇投資“珠山八友”可以說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珠山八友”投資需謹慎
珠山八友瓷板畫升值空間大,瓷板,作為民國瓷器中一個重要的品種,是當時達官貴人的一種身份的象征。成為廳堂中一件重要的裝飾品。而“珠山八友”似乎成了民國時期瓷器的代名詞。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鄧碧珊、劉雨岑、徐仲南、田鶴仙、畢伯濤、何許人等人中,我們發現的是這樣一個群體共同延續了景德鎮瓷器在清朝滅亡后的余韻。
隨著御窯廠在民國時期的衰落,景德鎮的工匠們逐漸展現出其創造性和活躍性,涌現出一大批粉彩和瓷板畫高手。對于“珠山八友”要從各個名家的特點上把握之上。
王琦擅長人物,吸收了“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寫意人物的特點,同時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現人物的臉部。
王大凡以人物見長,創立了不用玻璃白打底的“落地粉彩”技法,對淺絳法有所創新,用筆兼工帶寫,構思嚴謹,用筆流暢,飄逸,*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布袋和尚”。
汪野亭擅長山水,繼承了清代王翚的繪畫風格,風格清新雅致,在“珠山八友”當中以青綠山水著稱。
劉雨岑擅長花鳥,早年受華喦的繪畫藝術影響,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羅山人的繪畫藝術精髓,創“水點”技法。
對于“珠山八友”的收藏價值,眾多專家都有各自的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