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建講了這么個故事:一位行者問一個老和尚,你為什么在這里休息?修行之前是干什么的?老和尚說砍柴、挑水、煮飯,修行前是干什么?也是這三樣,挑水的時候在琢磨燒飯,在燒飯的時候琢磨砍柴,砍柴的時候就想著砍柴,燒飯的時候想著燒飯,以這個故事開頭,如何我們今天做的事情面對不確定環境背景下,剛才管總講,中國有史以來或者改革開放以后沒有確定,中國的民營企業適應不確定關系下生存,這種適應能力非常強,只是說我們今天的中國法制制度的不夠健全。
第二個方面缺乏信仰,第三個方面道德標準不高,由于這三個方面的要素,做強做大的企業難度要比其他國家,特別是比歐美國家難度多很多,多幾十倍,所以這種環境適合創業,不適合造就一個偉大的企業,造就世界的企業,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如何做到堅持,我們要對自己,對這個社會更有信心,我們在不斷努力改進,相信有一天我們的法律會健全,我們的信念會樹立,道德標準會提高,中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偉大的企業家,我認為做一個裁縫,持續堅持做好這個裁縫,只有堅持力,沒有應對環境的變化,其實也是難以做到的,所以我*一個觀念是堅持力。
第二個關鍵詞圍繞堅持如何應對環境的變化創新力。今天的環境不斷在變化,特別是我們用一個概念的形容,10年前大家更多提到的互聯網媒體,近5年更多提到的是互聯網商務,今天提及比較多的是互聯網社會有微博,人們處在虛擬與實體生活,既在虛擬里面生活,又在實體生活里面生活,我們今天做好裁縫消費需求發生變化,習慣發生變化,我們的制度,我們的業務模式如何不斷應對環境的變化創新、改進?不斷滿足消費者已知需求,更要做的是滿足消費者未知需求,美特斯邦威提出一個目標,從一個傳統裁縫希望向互聯網裁縫提升升級。
在幾個方面工作需要哪些方面保障?我認為第三個關鍵詞是組織力,在組織力層面如何思考?作為民營企業應對這樣不確定環境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建立一個非常強大集職業又專業化的機制,這種專業化機制的獎勵需要專業化的隊伍,這個隊伍的建立更需要我們創業者變得更加職業,更加專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