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柬紫檀(老撾花梨)
屬《紅木》國標中花梨木類木材。據《木鑒》中述,目前*好的花梨木應該是產于中南半島的“越柬紫檀”,主產于越南、老撾、馬來西亞(西部)、新加坡、柬埔寨、泰國。 最早對于紫檀的記載晉崔豹《古今注·草木》:“紫梅木,出扶南而色紫,亦曰紫檀”扶南,就是現在的柬埔寨,建于公元1世紀,領土*大時曾包括現在柬埔寨全境、越南南部、泰國南部直至馬來西亞半島北部地區。可見古人開始對紫檀的認知是現在的越柬紫檀。
木材特征
越柬紫檀有牛毛紋,油性大,*一往小葉上靠,越象小葉就越對,第二,看越柬的油性,可以找一塊黑酸枝老料來比較,如果油性超過黑酸,有牛毛紋,木頭很難找到紋理。越柬紫檀色澤在紫色到深紅色之間,黑筋非常細可見,黑筋走勢縹緲虛幻,如陶瓷釉色下的那種散彩,黑筋有并排很多根,分界明顯,無明顯棕眼.此材料*大優點是穩定性能好。
此材料觀感好。無棕眼,即便是老撾紅酸枝,棕眼還是很明顯的,越柬紫檀是用肉眼看不到棕眼的,用手摸不出。底色為紅褐色、紫褐色、褐色。紫褐色料油性*佳,此料黑筋明顯,有紫檀素,在陽光照射下有金星,擦蠟、大漆后金星不明顯。材料密度高,沒實際測算過,憑經驗大多數材料密度都在1.0以上,兩塊材料如果撞擊,聲音清脆。適合雕刻,少崩茬,刮磨性好,少鏘茬。黑筋如行云流水,大多數黑筋就如山水潑墨,更確切的說,和云南大理石頗為近似。木材構造散孔材,半環孔材傾向明顯。生長輪略明顯。心材紅褐至紫紅褐色;木屑水浸出液紅色。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含紅色樹膠;弦向直徑*大 172μm,平均139 μm;數甚少至略少,2~6個/mm2。向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明顯,主為同心式或略呈波浪形的細
線狀(寬2~3細胞,在生長輪外部較多)。木纖維壁厚,充滿紅色樹膠。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可見;射線組織同形單列。有香氣;結構細;紋理交錯;[1]氣干密度O.94~1.01 g/cm3。黑色條紋較多。
老撾花梨是指產自老撾,市面上俗稱老撾花梨,主要與緬甸花梨很類似,很容易混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