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病 疥螨病是由疥螨(一種外寄生蟲)引起的犬常見的皮膚病。疥螨是一種節肢動物,它鉆進宿主表皮挖掘隧道,蟲體在其中生長繁殖。隧道有小孔,藉以通氧和為幼蟲出入;幼蟲也鉆入皮膚、開掘小穴。其發育過程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整個過程為822天。
癥狀:疥螨病主要發生于頭部(鼻梁、眼眶、耳廓基底部),有時也見于胸、腹下、四肢內側、尾根等處。皮膚發紅起皺褶,散在疹樣小結,表面有黃痂。病犬搔抓、啃咬和磨擦患部致禿毛。該病易傳染給人。耳螨侵害外耳道,引起劇癢、抓耳、搖頭等癥。尤其長毛、大耳的犬易發。
診斷:根據癥狀,找到蟲體(用小刀深刮病變皮膚,將刮取物放在玻片上,滴加10%氫氧化鈉,放大鏡檢查)。另要注意和濕疹,虱、蠕形螨寄生引起的皮膚病相鑒別。
治療:隔離病犬,患部用0。5%敵百蟲或滴滴涕乳劑,按1:9的比例與煤油混合涂擦(患部應先剪毛、用溫肥皂水清除污垢),隔57天重復治療12次。注意不要使狗舐食殺蟲藥。保持環境清潔衛生,作好檢疫是預防的關鍵。
11.蠕形螨病 蠕形螨病也是犬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多發于56月齡的幼犬。蠕形螨因體細長,很象蠕蟲而得名。它寄生于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內,從產卵到卵發育成幼蟲乃至成蟲均在其中。該病是由健康犬與病狗接觸而傳染。健康小狗身上常有這種螨存在,當機體抵抗力降低(各種原因引起)或皮膚有發炎或經常洗澡皮膚被浸軟時,即可侵入并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癥狀:該病主要發生于頭部的眼眶周圍、頸、唇、鼻部以及肘、腳爪等處。先是毛稀疏,繼之脫落形成圓形禿斑;皮膚漸紅,有麩皮狀皮屑,皮膚粗厚、龜裂。以后,皮膚變藍灰至紫銅色,不癢。有繼發感染時,則在紅、腫沒毛的皮膚上出現綠豆至豌豆大的結節或膿瘡。擠壓時,有微紅色膿液或粘稠的皮脂溢出。病變處覆有灰或灰棕色痂皮及麩皮樣鱗屑,甚至皮膚形成潰瘍,有黃紅色分泌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