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遠是活躍于清康熙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以紫砂壺的制作稱譽當時,在明清紫砂陶藝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清人吳騫在《陽羨名陶錄》中對其略有記載:“鳴遠一技之能,問世特出。自百余年來,諸家傳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予常得鳴遠天雞壺一,細砂,作紫棠色,上鋟庾子山詩,為曹廉讓先生手書。制作精雅,真可與三代古器并列。竊謂就使與大彬諸子周旋,恐未甘退邾莒之列耳!
明清以來宜興紫砂陶藝傳統之一,即為文人雅士與陶人結交、建立密切聯系,陳鳴遠也是如此。從吳騫的記載看,當時有多位浙江的文人藏家邀請其居館制作陶器。
陳鳴遠紫砂陶器類別眾多,其中以茶壺最為重要,另外文玩、博古、像生等內容也在其作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紫砂鳧尊即屬于陳鳴遠作品中的博古器。
鳧尊器形最早見于《宣和博古圖》卷七,但目前尚未見類似的商周之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宋代錯金銀尊,也作此造型。上海博物館所藏一件紫砂鳧尊,與本器形態極為相似,同為“陳鳴遠”款。
這件鳧尊曾為劉世珩先生舊藏。劉世珩(1875-1926),字蔥石、季芝,號聚卿、楚園、貴池學人、枕雷道士、梅溪釣客。是近代著名的實業家、藏書及刻書大家。劉世珩先生與當時文化名流多有來往。此鳧尊中藏書信一封,是近代著名學者、書法家、藏書家楊守敬先生寫給劉世珩先生的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