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的仿制大約起于明代正德年間,以后漸漸興起,尤以清代為盛。然而,清代仿明代,無論怎樣,還算是古仿古,特別值得古董投資者們提高警惕的是今天的仿品。
清代有“康仿成化雍仿宣”的說法,而今天是無所不仿。上至宋、元影青瓷,下至民國的各種瓷器都有仿品和作偽現象。投資時應特別注意。
*常見的作偽方法就是假底,即將底有款識的名瓷碎片裝于新器上,然后在底足外抹上鐵銹,并將鐵銹烤干,燙上一層川白臘,則所接之痕不易顯露。但這種作偽方法只限于瓶罐類,碗盤等瓷器就無法在底上做文章。其中,以康雍乾三朝及明朝有款識的瓷器作偽的居多。
辨別瓷器的新舊一般看其火光是否太盛,火光盛者為新制。因此,作偽者一般都會除去瓷器的火光。火光即釉面浮光,新瓷明亮異常,年代久遠的則溫潤如玉。*簡易的作偽方法就是先用漿花輕輕擦磨,在所磨之處存有細痕,再用牛皮膠砣沾油磨,使它平而潤,與舊瓷看上去沒有什么差別。
瓷質佳而款文年代較近的,作偽者往往將底釉和款全部磨去,改裝燒釉,并換上年代遠的款識,如將道、嘉以后的款識改換成康、乾的款識。但這種作偽方法很難,不是擅長音很難做到。
名貴瓷器缺損,如爐少耳足,瓶損口裂,就以舊補舊,加上釉藥,用火燒成,便與舊器很難區分。如果用吹釉法來彌補,則修補處更是無跡可尋。
瓷器的式樣千變萬化,如瓶的種類就不可枚舉,作偽者經常利用這一特點作偽。如高瓶長頸的,假如頸以上有破損,則將頸以上的部分全磨去,而改為短頸瓶,其口則以吹釉燒之,燒成之后和舊器沒什么區別。假如吹釉不便,仍可磨成毛邊狀,讓人以為原本是有蓋的。*低劣的作偽方法,是用粘瓷藥粘,如瓶罐缺耳,人物像缺手等*為常見,如不用力撮拿,也不易發現。
征集范圍:
1.中國書畫:歷代名人字畫精品,嶺南名人書畫及當代書畫精品;
2.中國陶瓷:歷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官窯為主,宋瓷為佳;
3.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現代玉器,要求玉質佳、雕工巧、皮色好為佳;
4.奇石擺件: 雞血石、田黃、青田石、印章等;
5.雜項精品:歷代名家文房用品、沉香、紫砂、牙雕、硯臺、古籍善本、金銀器等;
大陸分部:上海市徐匯區中山西路2020號1座11樓
聯系人 :殷經理
聯系電話:135 2492 1195 Q Q:1978483969
征評郵箱:1978483969@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