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傳統文化傳承 動畫講中國故事
近期由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的《中華鱘歷險記》備受關注,該片由湖北宜昌廣播電視總臺和湖北博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策劃,由央視動畫有限公司制作完成。北京電影學院動漫策劃系主任馬華表示,推動動漫產業發展,我國應當推出更多蘊含中華道德文明、傳承中國文化精髓的動畫作品。唯有此,才能區別于歐美日韓等國的動畫作品,獲得國內觀眾喜愛。
馬華稱,該動畫作品可以讓兒童接觸到平常難以看到的“水中活化石”中華鱘,并且通過三個動畫主人公的故事,讓青少年深刻理解“尋找故鄉、拯救族群”等價值觀,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科普性。《中華鱘歷險記》以三只少年中華鱘為動畫主角,講述了中華鱘從大海到長江“問路洄游,尋找家鄉,拯救族群”的歷險故事,動畫體現了“英雄出少年”的主題。在展現中華鱘這種古老珍稀魚類,促進青少年提升保護珍稀物種的意識方面有積極意義。
《中華鱘歷險記》2013年榮獲了第十二屆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貓”獎,成為全國觀眾認識中華鱘及“鱘城”宜昌的名片,該片預計年內將陸續在省級衛視、地方臺播出。在國內動漫市場國外動漫作品炙手可熱的今天,確實需要更多傳承中國文化的動漫作品進入觀眾的視野。翔通動漫的《尋找酷巴熊》則與《中華鱘歷險記》有異曲同工之妙,酷巴熊以中國國寶熊貓為原型進行塑造,糅合了武術、川劇、變臉、茶文化等中國傳統內容,而酷巴熊的“巴”也是取義巴蜀的巴,卓傲網成熟專業的品牌授權則讓更多人了解了酷巴熊,助力酷巴熊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目前從動畫的技術手段來說,我國已經在二維、三維動畫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動畫劇本、策劃方面,我國動畫片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將文化道德、價值判斷、文化傳承等內容包裝在夸張、幽默的情節之中,以年輕受眾能夠接受的方式講故事,這是考驗國內動漫創作者的一道難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