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機械化作業比較多,在方便大面積種植的情況下,大機械作業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緊實度發生變化,經土壤緊實度儀http://www.trjsdyd.com/news/2659.html對土壤進行測定發現,土壤變化除了自然因素的影響,大機械作業也有一定影響。
生產中常見的土壤緊實度變化是耕作層以下犁底層的形成.小麥的品質取決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兩者的互作.前人曾探討了土壤類型、施肥(特別是N、S元素)水平、降水分布和灌漿期間高溫等環境因素對小麥品質的影響.那么作為與土壤水肥氣熱狀況密切相關的土壤緊實度的變化會對小麥的品質產生什么影響呢?
受土壤緊實度變化的影響,各品種的蛋白質含量、面筋含量無顯著變化,但濟南17的沉淀值和面筋指數因土壤緊實度的提高而明顯降低,兩年平均降幅分別達到17%和41.6%,而煙農15和魯麥22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就沉淀值和面筋指數而言,魯麥17(強筋品種)對土壤緊實度增加的反應要比煙農15和魯麥22敏感.當土壤緊實度提高時,土壤緊實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時便成為影響強筋小麥品種品質穩定性的重要環境因素.
提高土壤緊實度通常導致土壤容重增加、空隙度變小和土壤機械阻力提高,進而改變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一般認為,土壤緊實度儀通過土壤容重從兩個方面影響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元素的能力,一方面容重大,根土接觸緊密,使更多的水分和營養元素進入根生長區,從而提高單根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則由于高容重會降低總根量,以至總的吸收量還是減少].曾觀察到土壤緊實度提高時小麥氮、磷、鉀的吸收量均顯著降低.在本實驗條件下,土壤容重的顯著變化局限于5~20 cm的土層,這恰是小麥根系集中分布的區域(可占1 m土層深度內總根量的2/3左右).因而該層次土壤緊實度的提高對小麥植株的水分和養分吸收會產生影響.
從生產實踐上考慮,為了保證用同一品種生產出品質一致的小麥籽粒,除了其它栽培措施應力求優化外,應采取控制機械作業次數或采取保護性耕作措施以減輕對土壤的壓實,同時應定期深耕以打破犁底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