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習性:
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6-1.2m。喜溫暖半干旱氣候,抗寒性強,其耐寒品種可耐-20~-30℃,有雪覆蓋時可耐-40℃的低溫。主根粗壯,根系發達,抗旱、耐貧瘠、耐鹽堿,能夠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栽培技術:
紫花苜蓿種子細小,播前要求精細整地,在貧瘠土壤上需施適量廄肥或磷肥用做底肥。一年四季均可播種:在春季天氣好、風沙危害少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干旱、晚霜較遲的地區可在雨季末播種;冬季不太寒冷的地區可于8月下旬到9月中旬播種,條播行距30~40㎝,播深1~2㎝,每畝播種量為1~1.5㎏;撒播每畝1.5~2.0㎏。每年可刈割3~4次,一般畝產干草600~800㎏,高者可達1000㎏。通常4~5㎏鮮草曬制1㎏干草。
飼用價值:
紫花苜蓿不僅產草量高、草質優良,而且富含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蛋白質中氨基酸比較齊全,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為15%~25%,比玉米高1~1.5倍。適口性好,可青飼、青貯或曬制干草。苜蓿草粉可制成顆粒飼料或配制畜、禽、兔、魚的全價配合飼料。在放牧草地上一般采用葦狀羊茅、無芒雀麥與苜蓿混播,這樣既可提高飼草的飼用價值,又可防止家畜因食用苜蓿過量引起膨脹病。苜蓿與蘇丹草、青刈玉米等混合青貯,飼料效果也很好。
附增價值:
苜蓿根須強大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根上長有根瘤,可固定空氣中的氮素,除滿足自身所需氮素之外,還可增加土壤中的氮,因此也是很好的綠肥植物。苜蓿芽菜和早春幼嫩苜蓿枝芽也可作為綠色食品供人們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