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塵、 起砂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地面工程雖然操作簡單,但起塵、起砂的原因卻是多方面,主要有:1.1. 混凝土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1) 砂石集料含泥量:含泥較多時,會嚴重影響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土粒會包裹水泥顆粒,延緩及阻礙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結,從而加劇了混凝土的泌水。
(2) 砂的質量:砂的細度模數越大, 砂越粗, 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 尤其是0. 315mm以下及2. 5mm 以上的顆粒含量對泌水影響較大,規范要求不宜使用細砂,所以混凝土地面或大面積地坪一旦使用細砂,地面“起砂”的可能性很大。
(3) 礦物摻合料的摻量和品質: 礦物摻合料顆粒分布同樣也影響著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礦物摻合料的細顆粒含量少、粗顆粒含量多,則易造成混凝土泌水。用粉煤灰作摻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減少,粉煤灰的水化速度較慢, 且保水性能較差,往往也會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 粉煤灰過粗, 微細集料效應減弱, 也會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應用,國內外已有大量工程實例。粉煤灰的品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規范規定III 級粉煤灰不能用于鋼筋混凝土和C30 以上地面混凝土。但目前國內的粉煤灰除經過處理的I級灰能保證品質外, II 級灰質量很難保證,基本上是統灰,其活性指數達不到要求。許多粉煤灰如同砂、石粉的功能一樣,僅僅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對混凝土地坪的性能有害而無利。另外,如直接使用濕排粉煤灰或受潮粉煤灰時,因攪拌不開或不均勻,將引起“脫皮”、“ 空鼓”等質量問題。
(4) 水泥的品種和特性。水泥作為混凝土中*重要的膠凝材料,與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關。水泥的凝結時間、細度、比表面積與顆粒分布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結時間越長,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結時間越長,且凝結時間的延長幅度比水泥凈漿成倍地增長,在混凝土靜置、凝結硬化之前,水泥顆粒沉降的時間越長,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細度越粗、顆粒分布中細顆粒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較少的水化產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細孔,致使內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運動,混凝土泌水越嚴重。
(5) 混凝土外加劑品種和摻量: 摻量過多或者緩凝組分摻量過多,會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離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響水泥的凝結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導致嚴重泌水。
1.2 配制混凝土時水灰比過大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 水泥凝結硬化的時間越長,自由水越多, 水與水泥分離的時間越長, 混凝土越容易泌水; 混凝土中外加劑摻量過多, 或者緩凝組分摻量過多, 會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 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 影響水泥的凝結硬化, 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 導致嚴重泌水。另外,表面水分過多,混凝土面層抹壓修光時間延長,甚至有可能超過水泥的終凝時間,造成施工地面質量無法保證。有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趕進度或施工方便,將混凝土坍落度盡量放大,*好是自動攤平。甚至擅自加水放大坍落度,結果造成混凝土表面大量泌水,造成地面大面積“起砂。
1.3 施工與養護不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