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新材料和新設備的廣泛運用,家裝污染特別是臥室污染正成為第三大環境污染。而國內對于家裝污染卻存在種種認知誤區,正視裝修污染是解決問題的*一步。
誤區一:認為治理室內污染就是消除甲醛
甲醛主要來自人造板材、家具和裝修中使用的黏合劑以及地毯等合成織物,濃度超標會引起惡心、嘔吐、咳嗽、胸悶、氣喘甚至肺氣腫,是室內空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因為它是室內污染的“頭號殺手”,因而認知度較高。許多消費者認為消除室內污染就是消除甲醛,其實不然。
國家頒布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18883-2002中,明文規定了幾種必須檢測的有毒、有害氣體。它們是:苯、甲醛、氨、TVOC等,其中苯、TVOC等都是已確定的高致癌的物質。實際上若從污染物的毒理危害性來說后兩者更為嚴重。
誤區二:全用合格的材料就沒污染了
達標材料的定義,是指有害物質釋放量低于國家標準,但不是沒有。所以在施工時要注意選擇合格材料之外,還要考慮在一定的空間內,同一種材料的使用量,如果在一間房內大量使用同一種材料,由于累加的效應,也可能導致室內空氣質量不符合要求,甚至嚴重超標。
誤區三:完全憑氣味判斷有無污染
許多消費者是憑借氣味判斷家中裝修是否存在污染的,這樣的方法非常不科學。在造成室內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氣體中,有的是有氣味的,如苯有少許芳香味,甲醛、氨則刺鼻刺眼。這些有毒氣體即使聞不到,也并不代表沒有,一般超標嚴重到4倍以上才會使人直觀感覺到。因此憑氣味來判斷什么是污染是不準確的,唯一科學的方法就是用科學儀器進行檢測。
誤區四:忽視臥室家具造成的環境污染
許多消費者只注意到了裝修過程中各種建材造成的室內環境污染,而不知道家具也是污染源。家具中的黏合劑、甲板、油漆等也會釋放出甲醛等有害氣體。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應該注意不要購買有異味的家具,*好到正規的家居商場購買正規品牌的家具。
誤區五:先裝修再治理 單純依靠通風或綠植
許多消費者在家裝完畢后才開始真正考慮家裝污染問題,認為裝修后多通風或擺放綠植便可解決這一問題,對裝修污染的后果預估的過于樂觀。其實甲醛的釋放期在5年以上,最長的長達15年,苯系物的釋放期也在6個月到1年間。通風半年并不能使有害物質完全揮發,況且大多數人在新房裝修好后往往通風不足三個月就搬入新居。而綠植對不同的有害氣體有一定的吸附和分解作用,但植物作用的特點是速度慢、時間長,且吸附分解量十分有限,對于裝修量大的居室來說,其效果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總之事后采取補救措施往往達不到*好的效果,*好的方案是在裝修前就提出室內環境質量指標,并在選材,用材時嚴格把關。以保證裝修后的室內環境污染程度降到最輕的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