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觸媒常見問題解析
  在商業炒作之下,光觸媒被嚴重誤解了,一些手工作坊式的理論充斥在網上,這些錯誤的觀念干擾了消費者的判斷力和學術氛圍。一些人把“光觸媒”和“光觸媒產品”混為一談,讓消費者產生了迷惑,弄不清除到底光觸媒是什么。這里針這些流傳有誤的觀點做個分析,希望對環保行業的工作者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先普及一下光觸媒的化學知識。什么是光觸媒,光觸媒有多少種,主要有哪些用途。 “觸媒”在化學上稱之為催化劑,光觸媒就是光催化劑的意思,也就是說自然界中有一類物質在光照之下會起到催化作用,促使其他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得以進行。但是,作為催化劑本身并不參與化學反應,只是為其它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營造了一個反應條件。另外,這些化學反應的發生僅有催化劑還不夠,還需要溫度、相互接觸等其它一些條件才能進行。光觸媒是一類化學工業廣泛使用的原材料,種類繁多,其中包括氧化鈦(TiO2),氧化鋅(ZnO),氧化錫(SnO2),二氧化鋯(ZrO2),硫化鎘(CdS)等多種氧化物硫化物半導體,他們一般是呈現粉末狀固體。    納米二氧化鈦(TiO2)是一種半導體,分別具有銳鈦礦(Anatase),金紅石(Rutile)及板鈦礦(Brookite)三種晶體結構,其中只有銳鈦礦結構和金紅石結構具有光催化特性。在化妝品、涂料、室內環保、食品添加劑等領域一般作為調色劑、物理防曬劑、光催化劑等使用。*顯著的特點,二氧化鈦是地球上白度*高的物質。納米二氧化鈦平均粒經10nm左右時,具有十分寶貴的光學性質。由于它的透明性和防紫外線能力高度統一,在防曬護膚、轎車面漆、高檔涂料、油墨、塑料、精細陶瓷等方面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納米氧化鋅(ZnO)粒徑介于1-100 nm之間,是一種面向21世紀的新型高功能精細無機產品,表現出許多特殊的性質,如非遷移性、熒光性、壓電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線能力等,利用其在光、電、磁、敏感等方面的奇妙性能,可制造氣體傳感器、熒光體、變阻器、紫外線遮蔽材料、圖像記錄材料、壓電材料、壓敏電阻、高效催化劑、磁性材料和塑料薄膜等。 在橡膠、陶瓷、紡織、印染、國防工業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納米氧化錫(SnO2)是白色、淡黃色或淡灰色四方、六方或斜方晶系粉末,用于搪瓷和電磁材料,并用于制造乳白玻璃、錫鹽、瓷著色劑、織物媒染劑和增重劑、鋼和玻璃的磨光劑等。    納米二氧化鋯(ZrO2)呈高純度白色粉末狀,無臭、無味。低溫時為單斜晶系,高溫時為四方晶型。在1100℃以上形成四方晶體,在1900℃以上形成立方晶體。能溶于硫酸、氫氟酸、熱的鹽酸和硝酸中,也能溶于熔融的硫酸氫鉀。相對密度ds=5.85,熔點2680℃,沸點4300℃。具有高的折射率(折射率2.2)和耐高溫性。有良好的熱化學穩定性、高溫導電性和較高的高溫強度和韌性,具有良好的機械、熱學、電學、光學性質。其中HT-ZrO-01為單斜晶型,HT-ZrO-02為四方晶型。納米氧化鋯顆粒尺寸微小、是很穩定的氧化物,具有耐酸、耐堿、耐腐蝕、耐高溫的性能,可用于功能陶瓷和結構陶瓷,以及寶石材料。    納米硫化鎘(CdS)黃色或微黃色,廣泛用于太陽能電池,半導體材料,可見光波段光電器件,自動照相機控制照度計,光導鼓,激光調制池,可見光探測器,激光窗口材料,紅外雙色探測器,光致發光,電致發光,陰級射線發光材料和顏料等的制造。    一些商業炒作,使光觸媒在消費者心目當中出現了概念混淆,以下我們請專家針這些流傳有誤的觀點做個分析解答,希望這些疑惑能夠被澄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