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數式伸縮縫裝置設計容許應力
1 鋼材容許應力按JTJ 025-86《公路橋涵鋼結構及木結構設計規范》表1.2.5采用。但要根據構件的厚度選擇相應鋼材厚度的屈服強度進行調整,并取5的倍整數。
2 普通鋼筋的抗拉容許應力:一級鋼筋[σ]=140 Mpa,二級鋼筋[σ]=200 Mpa。
3 承受拉力焊縫的容許應力與基本鋼材的容許應力相同。承受剪力焊縫的容許應力與基本鋼材的容許剪應力相同。二種不同強度鋼材的焊接,取強度低的為基本鋼材。
4 承受斜彎曲的構件,其容許應力增大系數C=1+0.3(σw1/σw2)≤1.15。 式中σw1,σw2 --為驗算截面上由于作用在兩相互垂直平面的彎矩所產生的較小和較大的應力。
5各種鋼構件或連接的疲勞容許應力按JTJ 025-86表1.2.17-2和表1.2.17-4規定計算。
6承壓支承的容許壓應力[σ]≤15.0Mpa;在承壓應力計算中,只考慮支承中加勁鋼板的有效支承面積。 7壓縮控制彈簧靜力荷載的容許壓應力[σ]≤3.0Mpa,容許應變[ε]=60%。
8剪切控制彈簧靜力荷載的容許剪應力[τ]≤1.5Mpa,容許應變[ε]=80%。
9 壓緊支承靜力荷載的容許壓應力[σ]≤3.0Mpa,容許應變[ε]=15%;疲勞荷載的容許壓應力[σ]≤1.0Mpa,容許應變[ε]=5%。
伸縮裝置在橋梁中的布置
1 伸縮裝置的布置應根據橋梁的總體布置和幾何構造:縱坡、橫坡、平面曲率、支座布置、三向位移的方向和量值確定。
2 橋梁伸縮縫處的縱向水平位移小于5mm,垂直位移小于0.5mm時,無需安裝伸縮裝置,可在接縫中設置彈性的和防水的密封材料。
3 彎橋伸縮裝置應設置在曲率半徑上,其沿橋梁軸線兩側不同點處的伸縮量應考慮平面曲率半徑所引起的增大或減小量。對于模數式伸縮裝置,在行車道外緣處的兩中梁或中、邊梁之間的*大寬度不得大于80mm。
4 橋梁凹形豎曲線的低點處,不應設置伸縮裝置。
構造要求
1 特大橋和大橋的模數式伸縮裝置其異型鋼高度不應小于70mm。
2 剛性錨固(錨板和大環形錨筋組成)間距不大于250毫米。柔性錨固(如栓釘)間距不大于125毫米。
3 錨板錨筋頂面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
4 伸縮裝置錨板厚度不應小于16mm。光園錨筋直徑不應小于18mm,帶肋錨筋直徑不應小于16mm,安裝槽水平帶肋錨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
5 伸縮裝置端部一般應設計翹頭,其垂直高度不應小于150mm,與水平面傾斜角度宜為55°。
6 伸縮裝置對有車輛駛過且寬于320mm長度的金屬表面應進行防滑處理。
7 位移量80mm的單縫伸縮裝置,安裝槽填料為混凝土時,槽深*小值應大于140mm。
8 伸縮裝置安裝槽混凝土頂面應設有防裂鋼筋網和進行防滑處理。防裂鋼筋網鋼筋直徑不應小于8mm,間距不應大于100mm。
9 梳齒板伸縮裝置的齒間搭接長度在*大張開時不應小于38mm, 齒間隙寬度不應超過25mm。梳齒板伸縮裝置當設置在自行車經常駛過的城鎮橋梁時,齒間隙寬度應小于20mm。
10 在行人、自行車較密集的城鎮橋梁中,自行車道、人行道伸縮裝置的頂面不宜有縱橋向開口,若不可避免時,伸縮裝置表面宜覆蓋鋼板,其表面應進行防滑處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