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今4100年前的大禹帝時期,泗濱浮磬、砭石是貢品,是祭祀用的神器,佛家、道家的法器,如家的禮器,而由多塊磬組合在一起的編磬與編鐘則成為標志帝王之尊的樂器。砭術在西漢仍在太醫和名醫間應用和傳承,并載人史冊。然而到了東漢,史書中已不大見有關砭術的記載。東漢名醫首推華佗。據《后漢書.華佗列傳》記載,華佗精于方藥、針灸、開創全身麻醉外科手術,還提倡“五禽之戲......以當導引”。《黃帝內經》中給出的五種醫術到華佗這里只有藥、針、灸、導引、四種,看不到砭石。
砭自東漢起失傳。自東漢以來,中醫學的非藥物療法雖不斷發展,但其內容主要是灸療、針術等,砭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后,到了東漢竟然消失了。據史料考證,砭術失傳的原因,是因為制砭的佳石匱乏了。東漢大學者服虔說:“季世復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耳。”唐代學者顏師古道出了“古者治病則有砭,今其術絕矣”的感嘆。關于砭術的失傳,目前流行的觀點有兩種,一淘汰學說,認為金屬針具發明以后,由于金屬針在刺激量和療效等方面優于砭石,故而淘汰了砭石;二是無佳石說,由于制作砭石的好的石料難以找到,故只好用鐵制針代替。后一種說法的代表人物是東漢的服虔,他指出:“季世復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耳。”
電話:0731-89606489 QQ: 173518048
地址: 湖南長沙市雨花區井灣路271康爾佳國醫養生大廈7樓(中國銀行樓上)
信息來源:http://www.bianshi.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