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拼音名】Shichangpu
【英文名】Grassleaf Sweelflag Rhizome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拉丁名】 Acorus gramineus
【別 名】 山菖蒲、藥菖蒲、金錢蒲、 石蜈蚣、 水劍草
【來源】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 植物形態】 全株具香氣。硬質的根狀莖橫走,多分枝。葉劍狀條形,兩列狀密生于短莖上,全緣,先端慚尖,有光澤,中脈不明顯。4~5月開花,花莖葉狀,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花綠色,無觀賞價值。漿果肉質,倒卵圓形。
【 生活習性】 喜陰濕環境,在郁密度較大的樹下也能生長,但不耐陽光暴曬,否則葉片會變黃。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長江流域可露地生長。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及西藏;日本亦有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勻的環節,節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須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鱗狀的葉基殘余。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
【主要成分】含揮發油,α-,β-,γ-細辛醚,并有細辛醛,二聚細辛醚,丁香酚,黃樟油素。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心、胃經。
【功能與主治】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用法與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防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