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補料育成鵝的主要飼養方式是放牧,既節省飼料,又可防止過肥和早熟,但在牧草地草質差,數量少時,或氣候惡劣不宜放牧時,為確保鵝群健康,必須及時補料,一般多于夜間進行。傳統飼喂法多補飼癟谷,有的補充米糠或草粉顆粒飼料,現在多數是根據體重情況補飼配合飼料
2.補料 育成鵝的主要飼養方式是放牧,既節省飼料,又可防止過肥和早熟,但在牧草地草質差,數量少時,或氣候惡劣不宜放牧時,為確保鵝群健康,必須及時補料,一般多于夜間進行。傳統飼喂法多補飼癟谷,有的補充米糠或草粉顆粒飼料,現在多數是根據體重情況補飼配合飼料或顆粒飼料,種鵝后備期喂料量的確定是以種鵝的體重為基礎。 鑒于品種不同,其后備期營養需要也不同,較難掌握限飼或補料的合理程度,補料過多或過少,或與青料比例不合適,常導致消化不良,其糞便顏色、粗細、松緊度也起變化。如鵝糞粗大而松散,用腳可輕拔為幾段,則表明精料與青料比例較適當。若鵝糞細小、結實、斷截成粒狀,說明精料過多、青料太少。若糞便色淺且較難成形,排出即散開,說明補飼的精料太少,營養不足,應適當增加精料用量。
3.清潔與防疫衛生 注意鵝舍的清潔衛生和飼料新鮮度,及時更換墊料,保持墊草和舍內干燥。喂食及飲水用具及時清洗消毒。在恢復生長階段應及時接種有關疫苗,主要有小鵝瘟、鴨瘟、禽流感、禽出敗、大腸桿菌疫苗;并注意在整個后備階段搞好傳染病和腸胃病的防治,定期進行防蟲驅蟲工作。
4.成年種鵝的選擇 成年種鵝的選擇是提高種鵝質量的一個重要生產環節,在后備期結束,轉入種鵝生產階段時應對后備種鵝進行復選和定群,選留組成合格的成年種鵝群。把體重外貌符合品種特征或選育標準要求、體質健壯、體型結構良好、生長發育充分的后備鵝留作種用,淘汰那些體型不正常,體質弱,健康狀況差,羽毛混雜(白鵝決不能有異色雜毛),肉瘤、喙、跖、蹼顏色不符合品種要求(或選育指標)的個體,以提高飼養種鵝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對公鵝的選留,要進一步檢查性器官的發育情況。嚴格淘汰陰莖發育不良、陽痿和有病的公鵝,選留陰莖發育良好、性欲旺盛、精液品質優良的公鵝作種用。
5.鑒別臨產母鵝 可從鵝的體態、食欲、配種表現和羽毛變化情況進行識別,臨產母鵝全身羽毛緊貼,光澤鮮明,尤其頸羽顯得光滑緊湊,尾羽與背羽平伸,腹下及肛門附近羽毛平整。臨產母鵝體態豐滿、行動遲緩、兩眼微凸,頭部額瘤發黃,尾部平伸舒展,后腹下垂,腹部飽滿松軟而有彈性,恥骨間距已開張有3-4指寬,鳴聲急促、低沉。肛門平整呈菊花狀,臨產前7天,其肛門附近異常污穢。臨產母鵝表現食欲旺盛,喜采食青飼料和貝殼類礦物質飼料。從配種方面觀察,臨產母鵝主動尋求接近公鵝,下水時頻頻上下點頭,要求交配,母鵝間有時也會相互爬踏,并有銜草做窩現象,說明臨近產蛋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