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羊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中等大,面微凹,頸略窄,背腰平直;中軀略長呈桶形,體長大于體高,后軀發育良好且稍高于前軀;四肢粗壯,關節明顯,蹄殼呈臘黃色。毛色以純白為主,少數為灰或淺褐色,分有角和無角兩種,有角者多。
白山羊初生時體型呈正方型,公羔初生重2.05公斤左右,母羔初生重1.98公斤左右,隨年齡增長體高增長速度變慢,體長增加速度變快,身軀向寬深度增加,成年時體長大于體高,呈長方體體型。成年公羊平均體高59厘米,體長63.5厘米,體重33.8公斤;成年母羊平均體高54.2厘米,體長60.4厘米,體重25.2公斤。
杜泊羊是由有角陶賽特羊和波斯黑頭羊雜交育成,最初在南非較干旱的地區進行繁殖和飼養,因其適應性強、早期生長發育快、胴體質量好而聞名。杜泊羊分為白頭和黑頭兩種。
一、外貌特征:杜泊羊體軀呈獨特的筒形,無角,頭上有短、暗、黑或白色的毛,體軀有短而稀的淺色毛(主要在前半部),腹部有明顯的干死毛。
二、品種特性:杜泊羊適應性極強,采食性廣、不挑食,能夠很好地利用低品質牧草,在干旱或半熱帶地區生長健壯,抗病力強;適應的降水量為100毫米-760毫米。能夠自動脫毛是杜泊羊的又一特性。
黑山羊由于有長而靈活的薄唇,下切齒向外弓而銳利,上顎平整而堅,便于采食切斷牧草。黑山羊采食的牧草種類很多,據有關資料統計,在655種植物中,黑山羊能利用達五百多種,占80%,比牛利用植物率多28%.黑山羊對粗纖維含量高的作物秸稈利用率可達70%.最喜歡采食粗纖維少而含蛋白質多的牧草和樹木嫩枝葉。采食時間大部分集中在白天,采食的開始與日出密切相關。每天它們只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攝食量很大,而在其他時間進行反芻、休息。據測定,每天清晨和黃昏時間,羊的采食量很大。此外,黑山羊的采食性也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春季、牧草剛剛萌發,樹枝變青綠,此時羊采食不挑剔,夏、秋季牧草繁茂時,則開始選擇性采食。對禾本科牧草,喜歡在揚花抽穗時采食;對豆科牧草,喜歡在子粒豐熟時采食;對樹枝、樹葉,喜歡新生、嫩綠時采食。末秋植物由青變黃,這時黑山羊先挑食青綠部分。冬季,羊以吃落葉、雜草和秸稈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