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新型業態不斷涌現,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流通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但總的看,我國流通產業仍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網絡布局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標準化、國際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問題日益突出。為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推進流通產業改革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提高流通效率、方便群眾生活、保障商品質量、引導生產發展和促進居民消費,加快推進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著力解決制約流通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堅持發揮市場作用與完善政府職能相結合。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遵循價值規律和市場規則,強化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能力。堅持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相結合。深化流通領域各項改革,為流通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繼續推進流通產業對內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堅持促進發展與加強規范相結合,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流通產業加快發展;強化規范市場秩序,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既要緊密結合當前需要,著力降低流通成本,又要注重長遠發展,建立流通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城鄉一體的現代流通體系,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進一步增強。
——流通領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效果顯著,批發零售企業流動資產周轉速度加快,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明顯降低。
——現代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統一配送等成為主要流通方式,連鎖化率達到22%左右,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75%左右,流通產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流通主體的競爭力明顯提升,形成一批網絡覆蓋面廣、主營業務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流通企業。
——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市場和法制環境更加優化,市場運行更加平穩規范,居民消費更加便捷安全,全國統一大市場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務
(四)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依托交通樞紐、生產基地、中心城市和大型商品集散地,構建全國骨干流通網絡,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商貿中心、專業市場以及全國性和區域性配送中心。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向現貨轉型,增加期貨市場交易品種。優化城市流通網絡布局,有序推進貿易中心城市和商業街建設,支持特色商業適度集聚,鼓勵便利店、中小綜合超市等發展,構建便利消費、便民生活服務體系。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經營網絡,增加農村商業網點,拓展網點功能,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物流配送能力和營銷服務水平。支持流通企業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營銷網絡,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加強城際配送、城市配送、農村配送的有效銜接,推廣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規范貨物裝卸場站建設和作業標準。加快建設完整先進的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健全舊貨流通網絡,促進循環消費。
上海電商倉儲(http://www.huasu56.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