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十《東坡賞硯圖》
北京水墨軒 張晴
北京水墨軒長期收購近現代著名書畫家作品
古人有“武夫寶劍,文人寶硯”之說,認為“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王羲之甚至將筆墨比為矛戈鎧甲,而將硯比為城池。文人墨客于硯頗多青睞,收藏、評品名硯也隨之成為高雅之趣,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即是其中典型。“東坡得硯”亦成歷代畫家繪之不厭的題材。任伯年、齊白石、傅抱石、盧沉等均描繪過東坡賞硯圖,不外取其高雅之意。唯獨李老十表達了“吾欲交他”的意愿。
《東坡賞硯圖》中,李老十題曰:“陶庵老人曰 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坡公愛硯成癖,吾欲交他,他肯否?”
李老十認同陶庵老人張岱的看法,但張岱的癖好并不局限于筆墨紙硯。他自稱: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出自《自為墓志銘》)張岱自詡名士,縱然滿腹經綸,也因明廷傾覆而入山著書,終身不仕。反觀蘇東坡一生亦仕途坎坷。
癖號與深情的關系尚且不論,筆者更愿將“深情”理解為性情。張岱對于自己的才高命蹇不勝其憤,轉而將其憤世嫉俗之情,寓于山水。蘇軾歷經北宋朝堂幾番沉浮,但其文汪洋恣肆,其詞開豪放一派,其詩清新豪健,詩文書畫皆精。其人其事皆志有不滿而得癖,李老十借陶庵公所言欲結交于蘇東坡,豈非性情中人?
潘天壽言:藝術以真率為本色,故不可以偽,入偽即非藝術。(出自《論畫殘稿》)李老十的性情在其藝術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敢恨敢愛,敢哭敢笑,敢把人畫成鬼,敢把鬼畫成人,敢于傾吐痛心疾首的內心世界”。寥寥數筆,李老十道出其“一壺老酒掛僧腰”的真正訴求——自由、超脫,至于坡公心頭至寶“天硯”,尚且入不得眼。
您好,歡迎關注北京水墨軒!
1、北京水墨軒成立于2003年,代理方增先、張立辰、何家英、陳平、田黎明、唐勇力等當代著名書畫家。
2、北京水墨軒專業指導各界人士對近現代、當代中國書畫進行交流、收藏。
3、北京水墨軒通過專業的避選、推薦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書畫家。
4、為弘揚中國文化,北京水墨軒采納先進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國書畫藝術服務平臺。
電話:+86 010 84038229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一條63號
網址:http://www.shuimoxuan.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