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椒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和調味品,生長周期長,根系不發達,根群多分布在30 cm的耕層內,根系再生能力弱,所以不耐旱也不耐澇。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有助于控制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也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可以有效的改善手腳涼、怕冷凍、血管性頭痛等癥狀,所以深受廣大種植戶的喜愛,尤其在辣椒如何增產保質方面更是備受關注。
辣椒科學施肥的具體步驟:
1.尖椒實施基肥的必要性
尖椒苗在移栽前需施足基肥,可以聚合更多的營養成分,促進來年尖椒生長和活力,增強新根吸收能力,提高成活率。一般以發酵腐熟后的有機肥為主,動物糞便和人糞便是較好的發酵原料,建議每畝施用優質有機肥6000公斤,結合施用百益寶微生物菌肥(微生物菌肥平均每畝施用微生物菌肥1—2公斤),效果更佳,均勻攪拌后,尖椒種植戶可以選擇溝施、穴施、撒施均可。另外尖椒水的控制的和溫度的管理也很重要,如果不當也會影響尖椒的產量,所以尖椒移栽后要澆定根水,緩苗后每667m2用復合肥8kg澆1次稀肥水,以后應根據天氣及植株長勢適時澆灌即可。
2.尖椒實施追肥的必要性
尖椒植株成活后,需進行六次追肥,尖椒在栽培前期表現為苗期疫病,可選用30%根病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澆根,每7天1次,連澆2~3次。或是使用百益寶微生物菌肥1-2公斤,兌水3—4倍,灌于根部,冬季尖椒約10~15天一次,夏季約一周一次,直到采摘期結束。
第二次追肥是在尖椒現蕾時,對磷的需求量增大,否則蛋白質合成受阻,植株生長緩慢,植株短而粗,同時磷不足影響蔗糖運輸,植株內糖相對積累,并形成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紅色,還容易引起引起落蕾、落花的現象。
第三次追肥是5月下旬,*一簇果實開始長大。這時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來促進枝葉生長,否則不但影響結果而且植株生長也受到抑制.,適當增加氮肥,避免提早結果,對總產量造成影響。
第四次在6月下旬,天氣轉熱,正是結果旺期,要做好水肥管理。小尖椒生長前期正逢高溫干旱時期,應認真做好降溫保濕工作。一般是通過澆水和覆蓋遮陽網來調節溫、濕度;如遇大陣雨或暴雨,應及時開溝排水,防止水淹。如遇連續陰雨,則應盡量多通風,降低濕度,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第五次在8月上旬,氣溫高,辣椒生長緩慢,葉色淡綠,果實小而結果少,可促進辣椒秋后枝葉的生長和結果。
第六次追肥在9月中旬,辣椒生長后期根系吸收養分能力下降,為了促進根系生根及防止根系老化可適當增施磷肥。因結果期辣椒植株消耗養分較多,如能配合百益寶微生物菌肥1-2公斤,可提前上市5-7天,延長采摘期10-15天。
適時采收7月底播種的小尖椒于8月中下旬移栽,一般10月初開始采收。小尖椒生長很快,從開花至采收僅需5—7天,因此必須及時采收,既可獲得品質優良的小尖椒產品,又可減輕植株負擔,促進小尖椒生長。
http://www.swfjc.com/ ; http://www.biyb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