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遷新居可以說是人生之中的一件喜事,可是新居里面有甲醛,甲醛還致癌,多么可怕啊,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奮戰甲醛的課程。
植物 Vs甲醛:我們也不喜歡甲醛呀
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那就是甲醛對于植物來說也不是什么好東西。這種化學物質同樣會與植物的蛋白質、核酸和脂類物質發生反應,傷害植物細胞。對甲醛氣體反應敏感的植物,像三角梅(有的地方也叫葉子花)、紅花酢漿草、米仔蘭,在甲醛濃度高的環境下也會受傷,嚴重的甚至死亡。紅花酢漿草尤其敏感,只要把它扔在甲醛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放上3個小時,就會有95%的葉片受傷(按面積比計算)。并且,當甲醛濃度增加時,受傷的速度就更快了,它們只能在甲醛濃度為0.4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堅持3個小時,然后,整個葉片變為黃褐色且失水萎蔫,成了枯草。主要原因是甲醛會與植物細胞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結合,使這些關鍵的蛋白質失去活性,再進一步破壞細胞膜結構,*終推倒這道城墻。那可是嚴格控制養料、水分和廢物進出的關鍵部位。至此,植物的命運自然可想而知了。
吸收甲醛是植物的防御機制
當然,有些植物對甲醛的忍耐力要強一些,甚至還有解毒功能。然后呢,這些植物就被推崇為清除甲醛污染的神草了。
實際情況是,這些植物體內存在一些用于清除甲醛的的“流水線”,它們會把甲醛與特定的化學物質反應生產出氨基酸(如絲氨酸),或者是直接變成碳酸和二氧化碳,從而進入物質循環,用于制造新的糖、脂肪或蛋白質。從表面上看,這個過程一方面降低了甲醛對植物細胞的破壞,另一方面,還增加了植物的“營養物質”。畢竟,從甲醛來的碳元素和從二氧化碳來的碳元素是沒有區別的。算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也僅僅是植物的防御反應。說白了,處理甲醛也只是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活動。將其進行無害化處理,還要兜不少圈子,遠不如吸收二氧化碳來得有效。
能吸收,但不給力
既然這些植物具備吸收甲醛的能力,那用它們來凈化家中的甲醛是否可靠呢?
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含有甲醛的居室,測定了一些常見的室內盆栽觀賞植物對甲醛的處理能力。從實驗得到的吸收效率來看,植物處理甲醛的能力還不足以在短時間內顯著降低一般居室內的甲醛濃度。[1][2] 舉例來說,目前被廣泛推崇的吊蘭處理甲醛的平均速度是1平方米大的葉片每小時處理0.15毫克的甲醛。實際上,通常一株的吊蘭的葉面積不足0.1平方米。也就說,一棵吊蘭1天之內能處理的甲醛總量只有0.36毫克。如果100平米,層高3米的居室內,甲醛濃度是0.5毫克/立方米的,總共有150毫克甲醛,要降到安全標準(0.1毫克/立方米)[3]就需要至少清除120毫克甲醛。那這棵吊蘭要辛辛苦苦工作333天。當然,這還不算上從裝飾材料里新揮發出來的甲醛。
其他有吸收甲醛能力的植物,有的吸收速率比吊蘭稍高,有的葉面面積稍大,但都不會帶來明顯的改善,實際的處理作用還是相當有限。此外,吸收實驗的數據是在相對較小的空間里取得的。也就是說,甲醛還不能在空間隨便飄蕩,要時刻圍繞在植物旁邊才能被有效清除。形象的來說,植物不是吸塵器,而是愿者上鉤的漁網。
綠色植物都不夠好,那我們能怎么辦呢?
結論:方法部分可行,但效果欠佳。 吊蘭等植物雖然有一定的吸收甲醛的能力,但是其吸收甲醛的量很有限,想有效降低室內的甲醛含量,需要很漫長的時間。雖然這種方法沒有什么壞處,但不要對它們的作用抱以過高的期望。
光觸媒除甲醛就像光合作用一樣利用光能催化分解甲醛、苯等多種有害氣體,并且光觸媒的主要成分二氧化鈦是非常安全的,目前已經運用到食品與化妝品中。光觸媒目前市場上品牌較多,日本在光觸媒的發展比較好。
除甲醛除裝修污染之類的室內環境治理,國際上*成熟的技術是“光催化綜合治理技術”,國家在06年頒布這項技術為首批室內環境治理技術,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網上檢索“光催化綜合治理技術”找到相應公布。
重慶虎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光觸媒原廠工程師及數位置身環保研究工作者組建,是重慶市內完全掌握“光催化綜合治理技術”及唯一一家能純使用光觸媒對室內環境進行治理的公司。使用產品來自世界五百強和國際知名品牌,工程師結合實際污染情況配用各大品牌光觸媒的*優優點,施工技術為引進的鍍膜技術,遠高于同行的治理標準。
重慶除甲醛:www.hupuet.com
參考資料:
[1] (1, 2) 黃愛葵等,2008,四種室內盆栽植物對高濃度苯和甲醛的吸收特性。環境與健康雜志年,第25卷,第l2期,1078-0190.
[2] a)周曉晶等,2006,13種常用室內觀賞植物對甲醛凈化效果。中國農業通報,第22卷第l2期,229-231. b)曹 輝,2008,植物對甲醛的凈化作用的研究。北方園藝2008(6):150~15. c)植俊寧等,2010,利用盆栽植物來凈化室內新地板所釋放甲醛的研究。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196—19.
[3] GB/T 18883-2002(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