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手法
刻劃花的裝飾手法流行于北宋,至金代則出現了印花的技法,定窯印花裝飾看不出由簡到繁,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有可能受定州緙絲的影響,制瓷匠師采用緙絲紋樣粉本刻模,因此一開始就顯得比較成熟。從釉色來看,金代定窯的釉色與北宋時有所不同,不如北宋時滋潤,而帶有粉質感,亦顯得較為稀薄,突出于器表的紋飾微露白色。
占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窯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
1、淚痕
淚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現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條狀,宛如垂淚,故稱淚痕。淚痕現象僅見于北宋定窯器,唐至五代定瓷并無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潔白,胎釉結合十分緊密,無流釉現象;北宋則凝厚而泛黃,釉內氣泡大而多,釉層在燒結過程中隨器垂掛流淌,形成淚痕。北宋早期,定窯采用正燒,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窯創造了覆燒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筆者曾見過一些定窯白瓷,淚痕方向為橫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2、竹絲刷痕
在定窯碗、盤類器物的外壁,經常可看見細密如竹絲的劃痕,這些劃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時留下的,當然在其它窯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見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窯的纖細密集,此為鑒定定窯器物的一個特征。
3、底足
定窯器物的底足類型不多,主要分為平底與圈足兩大類,而其圈足具有與其它窯口器物圈足明顯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體現在北宋中期以后覆燒成型的定窯器上,由于覆燒的發明,器物圈足得以裹釉,而將露胎處移至器上,然而裹上釉層的器足在外觀上的表現并不那么完美,足面(圈足與地面接觸部分)總是顯得不夠平整,有些地方釉厚,有些地方釉薄,以手撫之,明顯地感到凹凸不平,筆者所目見的北宋定窯圈足器無一例外。這種現象十分奇怪,但在鑒定中卻非常有效,凡北宋定窯圈足器(采用覆燒法,圈足上釉者)均有此特征,此為鑒定之關鍵。
另外,定窯圈足器之圈足有大小兩種類型,大圈足器之足底往往可見竹絲刷痕,刷痕呈同心圓,而小圈足器則無這種現象,但無論大小圈足,足均極淺,足墻均窄,小圈足器挖足不過肩,幾乎無鉤手。
4、變形
定窯器物,尤其是碗類器物,大都有些變形,若是完整器,將器物倒扣于桌面,便很容易發現這一特點。
就目前在市場上所見到的仿定白瓷而言,淚痕現象已可做到,竹絲刷痕亦不難實現,至于器物的變形非人力而可強為,而取決于燒造時的火候、窯位、氣氛等等因素,若以人力做作,不免留下故意造作的,不自然的痕跡。現在只有一點還難以企及,就是足面的不平現象,這種現象的形成完全出于自然,且在目前尚未引起仿造者足夠的重視,仍可作為鑒定的一個標準
上海-香港大型藝術精品拍賣會全球火熱征集已經開始!我公司有*權威的專家坐堂,為您藏品鑒定提供*權威的鑒定,包括藏品的年代,價值。如果藏品到代的話,可開據書面鑒定。并且公司和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聯合經常會在我公司舉行鑒寶沙龍。藝術品投資講座,讓您有機會和圈內*具權威的專家面對面交流,像葉佩蘭,蔣文光,張淑芬,李宗揚,單國強等等.向國內及華東江浙地區高端收藏家,廣泛征集各類古董古玩,要求精品瓷器、玉器、書畫、雜項等,選中藏品可在我公司進行拍賣,有意送拍品者可將藏品發到本人電子郵箱中,以便初步篩選,或直接電話咨詢古董古玩征集范圍:瓷器:民國之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為主,以及朱山八友傳世之作;玉器:翡翠玉器,玉器“潤、透、白、”為佳;書畫:古代或近代字畫,近現代名家作品為主等書畫作品;雜項:各類精品雜項,如佛像、石章、各類雕刻、金銀器、及歷代文房用品等;
征集方式:凡欲送拍、展覽者,請將藏品圖片發送到郵箱:757697157@qq.com郵箱
聯系人:崔經理
聯系電話:15391639498
QQ:757697157
公司網址:www.hkjiabao.hk
地址:上海市閘北區恒豐路機電大廈600號25樓(上海火車站對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