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框壓濾機回收的煤泥水份一般為23%--28%,在經過輸送機運輸機轉載后呈35cm2-0cm2大小不等的濾餅狀。試驗證明,該煤泥濾餅在經過旋轉破碎的同時經過850℃~650℃高溫風干處理12~18分鐘后,變為含水量為≤14%,粒度為士13mm的顆粒狀,在原煤洗選工業中,該原生煤泥顆粒各方面指標符合與商品煤摻配外銷的要求。
煤泥烘干系統的技術方法處理如下: 煤泥烘干機
處理流程為:板框壓濾機→輸送機→螺旋推進入料箱→滾筒干燥機→干燥后輸送機→商品煤輸送機(摻配)→外銷。
熱風的產生和質熱交換流程為:鼓風機→熱風爐→滾筒干燥機→脈沖袋式收塵器(回收的粉塵進入循環水再回收)→引風機→經煙囪排至大氣。
壓濾機處理的煤泥濾餅,經煤泥輸送機、干燥系統輸送機轉載至滾筒干燥機。滾筒干燥機一般為直徑2.4M,長度12-24M的筒狀,內壁分為大傾角導料板、傾斜揚料板、活動蓖條式翼板、圓孤形揚料板、清掃鏈條五個區間,煤泥進入滾筒干燥機后由大傾角導料板迅速導向傾斜揚料板,并隨滾筒2~5r/min的轉動和滾筒自身4%傾斜度煤泥被自筒底提至筒頂而落下,形成濕煤泥幕,熱風爐產生的850℃~650℃(根據濕煤泥量多少、干濕進行調節)的高溫氣體從中穿過使濕煤泥預熱并蒸發出部分水分,當煤泥又被提起、灑落重復數次后移動至活動蓖條式翼板段,預熱過的活動蓖條式翼板夾帶煤泥提起、灑落重復多次,與煤泥形成熱傳導和對流質熱交換,當煤泥移動到圓弧形揚料板,在滾筒的*低處時,就將清掃鏈條壓在*下面,同時將鏈條在上部空間接受的熱量傳給煤泥,隨滾筒的轉動,煤泥又被提起、灑落,再次與熱風進行較為充分的質熱交換。隨滾筒的不斷回轉,清掃裝置配合圓弧形揚料板重復上述過程,即提升煤泥、灑落煤泥、清熱揚料板內壁、清掃揚料板外壁、清掃鏈條又被埋在煤泥中,再重復提升,不斷進行質熱交換。直至移動到排料箱排至輸送機,完成整個干燥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