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泥燃燒發電的應用工藝
煤泥作為選煤副產品,遇水即流失,風干即飛揚,不便于長距離運輸,一般選擇就近利用,燃燒發電是煤泥大規模利用的首選。由于煤泥烘干機
的濕粘特性,燃燒利用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大量煤泥如何輸送入爐的問題,目前有干法和濕法兩類方案。
干法工藝即對煤泥烘干機強制干燥以改善其濕粘特性,以滿足常規的輸送,同時可提高低位熱值。根據加熱方式分為螺旋加熱干燥、流化床干燥和滾筒烘干工藝。螺旋加熱采用傳導加熱的螺旋干燥機,加熱介質為蒸汽、熱水或導熱油,加熱介質通入殼體夾套內和空心螺旋軸中,以傳導加熱的方式對物料進行加熱干燥,物料有加料口加入,在空心螺旋軸的葉片攪拌作用下推進物料至出料口,被干燥的物料由出料口排出,該工藝采用的是熱傳導方式,換熱強度較低,換熱量取決于螺旋軸表面積,煤泥量較小時可以采取這種方式;流化床干燥采用一定流速高溫煙氣作為流化介質為對煤泥進行流化,屬于對流加熱式干燥,但是未能很好地解決煤泥粘結所致的“結床”問題,該工藝目前基本淘汰;滾筒烘干采用高溫煙氣(750℃)與煤泥直接接觸的對流換熱方式,換熱強度大,比較好的解決了煤泥粘結問題,更適合于煤泥發電等大規模干燥的場合。
濕法工藝直接從解決濕煤泥輸送入手,在工藝設備形式上歷經傳統擠壓機、螺桿泵、擠壓泵、柱塞泵四種方式,柱塞泵方式在連續運行時間、可靠性、煤泥輸送量等指標方面明顯優于前三種輸送方式。
就大規模煤泥處理而言,干法工藝首選滾筒烘干,濕法工藝首選柱塞泵輸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