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省,依托優勢資源,打造國際環保大會
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國民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國家“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
內蒙古自治區素有“能源大省”之美稱,能源綜合實力全國*一。在煤炭資源方面,內蒙古已查明煤炭資源儲量達到7016億噸,居全國*一位。作為全國*大的煤炭基地之一,2008年,內蒙古煤炭產量已達到4.57億噸,比前一年凈增長約1.07億噸。全年增量占全國總增量的55%以上。今年一季度,內蒙古生產煤炭12980萬噸,同比增加3163萬噸,首次超過山西,成為中國*一產煤大省。內蒙古煤炭工業將圍繞“大”字做文章,堅持走“大煤炭、大煤電、大煤化工”發展道路,到2010年,內蒙古將要建成7個5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基地,其中至少要有1個達到億噸級的規模;建成11個1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建成2個特種煤基地。
另外,內蒙古自治區更是“未來中國最重要的戰略能源基地”。 內蒙古油氣資源非常豐富,風能資源居全國之首,太陽能資源居全國第二位,在積極探索風電、太陽能、生物能源利用新技術,與國內大型能源電力企業聯手,打造綠色能源基地方面,內蒙古自治區同樣取得驕人成績。目前,內蒙古風電裝機總量達300萬千瓦,居全國*一;太陽能發電產業迅速成型;沙柳發電等生物質發電項目相繼投產運營。
伴隨著能源就地轉化和煤轉電、煤電鋁聯營、煤制油和超煤生產等深加工項目的有序實施以及化工、冶金、電力、建材等產業的迅速崛起,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是內蒙古能源和經濟發展的*大制約因素。在確保煤炭、電力等重要能源正常供給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實現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近年來,自治區把節能減排作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著力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在污染減排、重點流域污染治理、環保能力提升、環境經濟政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自治區政府已將環保產業列為優先支持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環境保護已經成為自治區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局、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呼和浩特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內蒙古國際煤炭暨新能源產業博覽會(簡稱中國煤博會)將于2009年9月24日—26日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2009中國(內蒙古)國際環保科技產業博覽會將是本屆中國煤博會的*一大主題展,本會將圍繞“節約、高效、創新”這一主題;突出展會的國際性、參展企業的廣泛性、展示技術的先進性和公眾的參與性;進一步推動我區環保、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減排工作,促進新技術、新裝備及新產品的交流與合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服務。
空氣凈化新風系統http://www.ieqexpo.com/
展品范圍
1、 水處理技術與設備:工業廢水、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及設備展示: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循環利用技術、廢水回用裝置;污水處理廠,大、中、小型城市污水處理設備及技術;苦咸水淡化,膜技術與裝置濾材、濾料、水處理劑、江河湖泊的氧氣供應、江河湖泊清淤技術及污染治理;水質監測技術、有機污染的處理技術、新型凝結劑及水清潔劑、脫水技術。
2、 大氣污染治理技術設備:消煙除塵技術與裝置、粉煤灰清潔技術、排放物的脫硫、脫氮技術、低污染燃燒技術、污染物排放過濾技術與控制技術、工業廢氣凈化設備、機動車尾氣治理、空氣污染監測分析儀器技術及設備等。
3、 廢物處理與再利用技術:工業廢物處理技術、醫院垃圾焚燒爐。廢物焚燒技術:各類焚燒爐、爐排爐、硫化爐、轉窯熱解等爐型的技術與設備。有機溶劑噴霧器、噴霧器的處理技術、先進的電吸塵技術、新型機械吸塵器、袋吸塵器及旋風除塵器;有害有毒(化學、生物)廢物的處理設備、城市廢物垃圾處理設備、廢物分類中心。
4、 電力環保技術設備:脫硫脫硝技術設備、循環流化床設備、煙氣在線監測儀器與技術、清灰除塵設備、低氮氧化物燃燒設備及技術等。
5、 環境監測技術及儀器儀表:氣體檢測技術及儀器、水質檢測技術及儀器、土壤檢測技術及儀器、噪聲檢測技術及儀器及其他檢測儀器、噪聲污染與振動控制技術及設備展示。
6、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地熱、風能、潮汐能、可用作能源的固體廢棄物等可再生能源;能源服務和提取技術;生物能等清潔能源等技術與設備;除銹、防銹產品、工程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