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懷揣理想的謝凱軍成了高港區許莊街道周梓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三年農村生活彈指一揮間,在謝凱軍人生經歷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跡,但是留給他的更多是自己奮斗艱辛和收獲的喜悅。
“農村是片廣闊的天地,有著廣大的市場。”謝凱軍,有股初生牛犢的干勁,一到村里就想著創業帶領村民致富。
到村里3個月,謝凱軍就拿出了養殖黃粉蟲、青殼蛋的論證報告。但是經過去鎮江、姜堰等考察,謝凱軍就把自己的規劃報告給否定了。“附近這些養殖業相對比較發達,市場已經被別人給占領了,自己再去發展這些成功性不大。”謝凱軍說。
2009年,謝凱軍在中央7套看到福建一養殖戶養鵝并創辦全鵝席成功的事例。謝凱軍心想,高港有江鮮、全羊席、全牛席還有小公雞,在高港還沒有全鵝席,可以嘗試一下。
說干就干,謝凱軍第三天就一個人自費去福建考察了。“在地圖上看沒有多遠,沒有想到坐火車要30多個小時。”這是謝凱軍*一次坐火車出遠門,加上夏天計較熱,身單力薄的他剛到廈門就虛脫了。但是想到自己的創業夢想,謝凱軍還是要咬牙堅持去了那家養殖場。
經過兩三天的實地考察,謝凱軍發現,養殖鵝需要特定的氣候,開闊的場地以及技術,做全鵝席要有消費市場。回來以后,謝凱軍又實地了解了高港當地鹽水鵝的消費情況以及各大飯店鵝的用量,發現高港整體每天消費不超過20只。
盡管搞養殖的夢想由于各種原因沒有能夠實現,但這并沒有挫傷謝凱軍創業的積極性和信心,他努力從過去的經歷中進行反思,找尋失敗的原因和教訓,并自始至終堅定自己的創業夢想。隨著對農村工作的深入了解,他發現,周梓村被高港高新技術產業園所包圍,發展高效農業不現實。
謝凱軍就把眼光轉向了第三產業,他多次去鎮江、姜堰、揚州等地考察項目,并結合實際,對高港的餐飲業情況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反復認真調研。他認為,隨著近年來高港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也都在不斷改變,對特色飲食的青睞程度將不斷加強。謝凱軍瞅準這個商機,在各方協調和幫助下,2010年4月,他開辦起了高港區首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實體項目---秦朝瓦罐面店,成功邁出了創業的*一步。
店鋪開業初期,謝凱軍面臨了很多問題和挑戰,但他勇于面對困難,用心汲取自己從不曾涉足的經營理念和知識。謝凱軍虛心在揚州學習如何買菜,如何做菜。他每天早上6點鐘不到就起床,到菜市場買菜,還要擇菜,弄好了自己還要去村里上班,一到中午他還要去送外賣,晚上一下班又要忙這忙那的。為了節約成本,謝凱軍是即當老板又做服務員,店里一些開關、水管壞了,謝凱軍能省就省,全部是自己修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本來只有110多斤的謝凱軍,瘦了不到100斤。
終于,面店憑借其獨特的口味、熱情周到的服務、誠信的經營贏得了不少顧客的青睞。面店生意興隆起來了,謝凱軍還從村里吸納了6名富余勞動力在店內就業,在帶頭創業引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謝凱軍淘得“*一桶金”后,又將眼光轉移到其它行業。隨著園區建設的速度加快,道路通電通信等工程量也越來越大。今年,塘許路拓寬工程經過周梓村,有一些基礎樁基要打,謝凱軍就主動做好征地拆遷的矛盾協調,同時還學習一些工程方面的知識,為自己涉及其他的行業打下基礎。
面對村里的各種紛繁復雜的事務,他與村干部們一起去田間地頭,走組入戶,虛心向他們請教。他還利用歸納整理村務資料的機會,熟練掌握了周梓村的基本情況,了解村組基本構架、農戶家庭狀況、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農民收入主渠道等等,為今后工作的順利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年來,謝凱軍先后榮獲了泰州市“優秀大學生村官”、高港區“經濟普查先進個人”、許莊街道“優秀村干部”等榮譽稱號。
“村官不是官,是農民的勤務員。”這是謝凱軍的座右銘,以真心服務廣大村民,并堅持自己的夢想,相信他會在村官這條路上走的更遠,并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特色面條加盟,特色面條加盟,特色面條加盟,特色面條加盟,特色面條加盟,特色面條加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