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指導的目的和目標
通常將目的和目標歸于同一類,在此有必要將二者區別對待。目的指一般的意圖或方向,是縱向的,相對抽象,不容易實現。與之相反,目標則相對具體,為達到某個目的,具體分析內在聯系,規劃實施步驟,最終確定項目。
修煉跆拳道的目的在于追求正面的積極價值,修煉跆拳道的目標是為實現這個目的所要進行的可行的項目設置。而指導跆拳道的目的和目標則是幫助修煉者實現修煉目的和目標的事業。
跆拳道的指導目的在于通過修煉跆拳道,從身體、精神、社會性三個層面完善人格。
跆拳道的指導目標
身體層面:增強體質
加強防身能力 運動領域的目標
提高運動技能
精神層面:社商提升
情商提升 情感領域的目標
智商提升 智力領域的目標
即使修煉者從身體上、精神上,將目標分化成運動領域、情感領域和智力領域的目標,分步實現。
2. 跆拳道的指導原理
為準確地進行指導,應根據基本原理設定適當的教學方案。為實現某種教育目的,教學方案應在展開教學內容的方法及技術當中尋求。教育便依據這樣的方法技術而形成。教育能使人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自我。與此同時,舊經驗與新經驗也不斷重新組合,成為又一個新經驗的基礎。這種教育所蘊含的原理和提升身體素質的訓練原理共同構成跆拳道指導的原理和方法。
( 一 ) 意識性原理
意識性原理類似于目的原理和自主自覺性原理,要求先明確目標再去逐步實現,并認為離開了這樣的主觀意識目標就不可以實現。
修煉跆拳道很容易將提升技術定格成唯一的目標而忽視了其他目標。跆拳道需要通過修練身體機能實現學習目的,但必須意識到還有更多其他的目標。
意識性原理規定修煉者要正確理解修煉目標和課題,要明確這種手段和方法所附帶的片面效應,才能自主地提升修煉成果。要引導學員積極有意識地參加修煉,掌握跆拳動作及其內涵,逐步接近跆拳道的目標。
( 二 ) 自發性原理
有效的跆拳道指導是以學員,即修煉者的自發行為為基礎的。過去的跆拳道指導多數是以教練為中心的傾向于指揮性的指導,修煉者自發展開學習非常罕見。指導者應根據修煉者的需要,時而扮演好的引導者,時而成為默契的談心者,而不是只顧行使權力的指揮者。這樣才能使修煉者充分認識到修煉的目標,引導他達成目標。
網址:http://www.jnbypx.com/ |
|